第266章 暗夜布网,步步为营

顾承砚跟着管家穿过抄手游廊时,鼻尖掠过一缕沉水香。

 这味道太熟悉了——上回吴兆麟宴请日商山田正雄时,他在偏厅也闻过。

 花厅门帘掀起的刹那,他看见吴兆麟正低头拨弄茶海。

 五十岁的人保养得极好,月白杭绸长衫熨得没有半道褶子,连茶夹上的翡翠坠子都擦得透亮。

 听见脚步声,吴兆麟抬眼笑:"承砚老弟,让你久等了。"

 顾承砚在紫檀木椅上落座,目光扫过桌上摆着的《中日丝绸贸易协定草案》。

 封皮是新换的,边角还带着压痕——显然吴兆麟刚让人重新装订过,好显得这协议多郑重其事。

 "吴叔客气了。"他指尖叩了叩协议,"您说这草案能保顾氏绸庄三个月内不受日商压价,我信。

 可您让我签的独家代理条款..."他顿了顿,从西装内袋摸出钢笔,"这不是让顾氏给山田商会当马前卒么?"

 吴兆麟的手指在茶海上停住。

 他盯着顾承砚手里的钢笔——那支银壳钢笔帽头刻着顾家祖训"经世致用",是顾老爷子临终前塞给宝贝儿子的。

 上回在商会宴会上,这钢笔还别在顾承砚西装口袋里,今天倒成了他握在掌心的"武器"。

 "承砚啊,你是读书读傻了?"吴兆麟端起茶盏抿了口,"现在市面上的生丝,三成走日商渠道。

 你顾家要是能拿下山田的代理..."他放下茶盏时故意碰出脆响,"上个月周记绸庄的铺子被砸,你当是巧合?"

 顾承砚感觉后颈有点发紧。

 吴兆麟这是在暗示日商有手段?

 他垂眸看协议最后一页的"违约责任"条款,违约金数额比顾氏全年利润还高——好个杀人不见血的陷阱。

 "吴叔,我顾某人虽不才,倒也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他突然笑了,钢笔在指间转了半圈,"这样吧,我带协议回去和账房商量。

 若雪今天整理了份顾家近三年的进项明细,您要是信得过,我让人给您送份副本?"

 吴兆麟的瞳孔微微收缩。

 苏若雪那女账房的本事他早有耳闻,顾家这两年能在日商打压下撑着,大半功劳在她。

 可顾承砚主动提送账目明细...是真傻还是装傻?

 "承砚有心了。"他扯出个慈祥的笑,"明儿个让苏姑娘差人送来就是。"

 顾承砚起身时,袖管里的钢笔轻轻硌了下手心。

 笔帽里的紫药水还凉着,像颗藏着的雷。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对了,吴叔可听说荣老板新收了批美国棉纺机?

 我正琢磨着约几位老板喝喝茶,聊聊棉纱价格..."

 吴兆麟的手指在茶海上重重一按,茶海边缘的水痕顿时晕开。

 他望着顾承砚的背影消失在游廊尽头,对着空气低骂:"小崽子,倒会拿荣家当幌子。"

 此时的苏若雪正伏在账房的檀木桌上。

 她面前摊着三份文件:英国商会律师刚送来的《安全承诺书》,顾家近三年的进项明细——当然,明细里多了几笔"蹊跷"的丝绸采购,供货方是家从未听过的"福兴商行"。

 "苏姑娘,吴宅的马车在门口。"老周敲了敲门,"说是来取账目明细的。"

 苏若雪把明细装进牛皮纸袋,又将《安全承诺书》的副本抽出来夹在最上面。

 她指尖拂过"承诺不与任何反日势力合作"的条款,嘴角勾起抹淡笑——这副本,吴兆麟看了怕是要睡不安稳。

 "老周,让车夫等半刻。"她转身从抽屉里取出个铜锁,"把这个给顾少东家,他今早说要收在保险柜里的。"铜锁内侧刻着"防微杜渐",是顾承砚特意让人做的,里头装着码头捡来的弹壳。

 等吴宅的马车辘辘驶远,苏若雪打开上海地图。

 红笔圈着的"荣氏面粉厂"旁边,她又添了个蓝点——恒丰纱厂的陈老板今早差人递了帖子,说"茶叙定到明儿下午"。

 窗外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法租界的梧桐叶沙沙作响。

 青鸟贴着墙根往前挪,皮鞋底几乎没沾到地面。

 吴兆麟的私宅后墙爬满常春藤,二楼窗户透出昏黄灯光,隐约能看见两个影子在晃动。

 他摸出怀里的相机,镜头对准窗户。

 穿西装的是吴兆麟,另一个...戴八角帽,领口别着枚梅花徽章——那是军统上海站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