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塔影迷踪,真相渐显(第2页)
快门"咔嚓"一响,照片从机器底部滑出,他迅速在背面标注:"塔基西南角,电台、大前门烟蒂,疑为联络点。"
顾承砚在塔前的银杏树下接住照片时,露水正顺着叶尖滴在他手背上。
他盯着照片里的烟蒂眯起眼,突然转身绕向塔后。
青石板缝里的青苔被踩得打滑,他扶着石壁稳住身形,指尖却突然触到一道凸起——是道半指宽的石缝,里面卡着什么东西,触感薄而脆。\w?e\i?q~u\b,o^o-k!.?c,o·m_
他屏住呼吸,指甲轻轻一挑——一张泛黄的纸条落进掌心,边缘还沾着暗红的痕迹,像极了干了的血。
顾承砚的指腹碾过纸条边缘的暗红痕迹,那抹干涸的血渍像片枯萎的枫叶,硌得掌心生疼。
他垂眸盯着墨迹斑驳的字迹——"若有人寻我,请至寒山寺"——笔锋苍劲,倒不似林芷兰惯用的簪花小楷。
"不是她的字。"他喉结滚动,指甲在"寒山寺"三个字上轻轻叩了叩。
三天前在染坊地窖找到的林芷兰手札里,每笔每一划都带着绣娘特有的柔润,眼前这张纸条却像刀刻般锐利,倒像是...他突然想起青鸟说过,林芷兰当年在沪西救过个受伤的电报员,那人左手小指缺了半截,握笔时总爱压着纸背。
"顾先生!"
身后传来青石板被踩碎的脆响,青鸟从塔侧的竹丛里钻出来,肩头沾着几片竹叶:"我刚摸到塔底第三层,藻井的莲花纹里嵌着块铜片,刻着'月映寒山'四个字。"他话音未落,顾承砚已将纸条递过去,指尖在"寒山寺"上点了点:"和你说的铜片对得上。"
青鸟的瞳孔骤然缩成针尖。
他捏着纸条的手青筋凸起,突然想起林芷兰最后一次见面时,曾往他怀里塞了个檀木匣,匣底压着张寒山寺的旧门票,背面写着"必要时引鱼入瓮"。
他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说出口——有些秘密,要等鱼咬钩时才有用。
"回染坊。"顾承砚将纸条折成小方块塞进袖扣暗格里,"若雪那边该等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州河的夜航船鸣着汽笛划过水面时,苏若雪正将《申报》副刊拍在红木桌上。
报纸头版用红笔圈着"寒山寺修缮募捐"的启事,下方一行小字:"寺后偏院拟改建仓库,诚招仓储合作商"。
她沾了沾墨汁的指尖点在"仓储"二字上,腕间的翡翠镯子碰出清响:"上个月日商'大和物产'刚捐了五百大洋,说是要'保护吴地文脉'。"
电话突然炸响。
她抓起听筒时,英国商会法律顾问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刺响:"顾太太,您发来的资金流向图显示,大和物产的募捐款里有两成来自三井洋行秘密账户。"
苏若雪的睫毛颤了颤。
她望着墙上顾承砚亲手写的"实业救国"横幅,突然笑了:"劳烦您把这份证据抄送给《新闻报》的陈主编,就说顾氏绸庄愿意出头条版面,讲讲'日商如何用佛堂供炮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