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海底世界的历史(第2页)
后来他们发现水的保温效果比在空荡荡的陆地上好,就又学会了在水底保存食物的方法。接着因地球气温的不断下降,虽住石屋里,并还生有火堆,但严寒仍是不可抵挡。不断的有人在严寒中死去,特别是婴儿更是不堪,存活率极低。因着对生命的无限渴爱和传承的自然使命,于是他们产生了如果在水底住会更好的想法。
但要在水底住谈何容易呀!他们先是选在醋热的夏天,在低洼地挖了一个大坑,在里边建起了房子,然后引水注入。可那房子实在不经水压,水还没注满房子就先塌了。他们不死心,再来。这次吸取教训,把房子做得更大些,石砖也用更大的,但还是没用,水刚注满就双塌了。因着传承生命,保障生命的执着。他们是失败了再来,失败了再来。在无数次的重复建设中,他们思考着总结着。慢慢发掘出了些新知识,并积累了知识,先只是建的速度加快,后又学会了用河里的白泥(观音土)做粘合剂,使得建起来的石头水底房更结实,更耐压。后又学会把房了建成拱形的,增加承压能力。
终于他们用了五百多年的时间的学习积累,经历了平均二年就得重建一次的屡次失败,建成了真正可供人在水底居住的房子。
他们第一次成功建成的可居住的水下房子,是密封的圆顶的五层建筑。最外边的一层隔离水,缓冲水,很结实,墙全是几米宽的石块堆砌成的。只留有一间非常小的房子作为出入的通道。而接下来一层是供人进入时的安全隔离区。就像这次我们剩坐的海底船一般,要进入时打开门,让这隔离层的小房子注满水,待内外水压相等时,人进入然后关上坚固的门。接着再打开里边中一间的更大的房子,使最外间的水进入,这样两间屋子里的水位都不会太高,人进入里层,关好第二道门。然后最用同样的方法一直进入到第五层——生活层。
用我们现代的知识来解释其实就是一个固定的特别庞大的石制潜水艇。但海底人的祖先在二十多万年前就建筑了。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自以为科技发达,背着重的半死笨得半死的行禳到了月球就得意死的现代人汗顔不已。
就是他们因这失败了再来,失败了再来,只要心有希望就决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坚持下掌握了大量的先进知识。
本来嘛,劳动和创造自古以来就是挖掘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积累知识最好的方法。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他们在这无数次的重建失败思考经验吸取中不仅掌握了大量的建筑知识,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建筑技巧方法,同时更加强了对水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水流的特点,水压的规律。同时他们的脑域也不断的得到开发,恩考分析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同时他们也发明了大量的建筑工具,最简单的用来得升重物的杠杆,滑轮。还学会了把树木剖开成一片片做成船的方法,他们做的船只最大的已可剩坐一百多人,可在江河里航行三天。还学会了利用浮力来打捞在水底巨大石块的方法,特别是圆拱形建筑方法的发明,则更让他们大水底建筑有了很大的安全久远的保障。也学会了挖取巨形石块时用火烧水浇断裂割分石块的方法,这就使得他们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可拱利用的石材!终于让他们成功的圆了水底生活的梦,成了水底一族!最后发展到今天,移居星外!
与其他部落的人相比,他们已近似于神的存大,开始有部落对他们进行崇拜。这样他们在水底生活就更安逸了,同时也因着其他部落的供奉,他们慢慢不再劳动,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发掘。人越来越聪明,能力越来越强。
而更因着长期出入水下,身体也渐发生了变化。也随着基因遗传的变异,对水里的变化有了感应。安全的需要,也使他们能对水里的任何波动哪怕是些许的鱼划动引出的波动起感应,他们的皮肤就如最先进的雷达般可接受到,并作出反应。而且他们的皮肤,在长年的水里水外进去后,除慢慢变得更光滑更细密,表皮细胞结构也渐趋严密细腻坚韧,同时他们的皮肤亦进化成可在水里吸收氧气进行呼吸的特有功能。除外形他们还保留有人的样子外,生活习性也大大发生了改变,最终创出了比陆地先进百倍的科技,从而在十多年前就因陆地人类对海底肆无顾忌的探掘开发和污染而离开了地球。
移居海底是十几万年前发生的,因为随着他们人口的增加,湖底已无法满足他们了,而分成几处他们又都不愿意,于是就有了搬迁到了海底的想法。先是浅海,后发现浅海靠近陆地,正好是板块间断裂层,地震特多,对他们的居住造成很大危协,于是足用了七百年的时间寻到了现在这无任何震波的海底地带。就光为寻找这块无任何震波震源相对平静的海底区域,他们就花了整七百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