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忠不献君王

焦土之上,风卷起残存的灰烬,带着血与火的腥味,刺入关兴的鼻腔。

 他伫立良久,如同一尊沉默的石像,唯有那双虎目中的火焰,越烧越旺。

 身后,是追随他归乡的百战老兵,他们同样沉默着,紧握着刀柄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那块从匪首身上搜出的令牌,此刻正在关兴掌心,冰冷而沉重。

 令牌上那独属于刘备一脉的私印,像一根毒刺,扎进了他坚守了半生的信念里。

 父亲,这便是您至死守护的汉室吗?

 这个问题,无人能答。

 那柄斜插入地的青龙偃月刀,刀魂沉寂,九十九代忠烈英魂仿佛也陷入了迷惘。

 夜幕降临,关兴独自步入关氏祖祠。

 这里是关家之根,供奉着自古以来每一位为忠义而死的先祖。

 他没有点亮油灯,而是亲手燃起了九十九盏魂灯。

 每一盏灯,都代表着一位先祖的英魂。

 幽幽的火光在祠堂中摇曳,将墙壁上斑驳的影子拉扯得如同鬼魅。

 关兴走到祠堂正中,那里供奉着最高、最新的一个牌位——“汉寿亭侯,关羽”。

 他伸出手,指尖在冰冷的牌位上缓缓滑过,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英灵。

 他凝视着父亲的名字,声音沙哑,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父亲,孩儿不孝,今日心中有惑,不得不扰您清净。您一生忠义无双,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所为皆是‘汉室’二字。可今日,那自称‘汉室正统’的后人,却打着您的旗号,鱼肉百姓,行径与盗匪无异。若您亲眼得见,见此等君王,见此等汉室……您,还会跪吗?”

 话音未落,祠堂内平地起风。

 九十九盏魂灯的火焰猛地向中间一聚,旋即暴涨开来,光芒大盛!

 一股浩瀚磅礴的意志,仿佛自九天之外、幽冥之下同时降临,瞬间充斥了整个祠堂。

 那并非言语,也非影像,而是一股纯粹的意念,如决堤江河般涌入关兴的识海。

 刹那间,关兴的意识被拉入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白帝城,永安宫。

 刘备病卧榻上,气息奄一息。

 他紧紧攥着丞相诸葛亮的手,眼中满是帝王末路的挣扎与算计:“丞相之才,十倍于曹丕,安邦定国,必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四字,如惊雷在关兴识海中炸响。

 而他“看”到,在那辉煌的宫殿之外,廊柱的阴影里,一个身披绿袍、手抚长髯的伟岸身影静静站立。

 那人,正是他的父亲,关羽。

 殿内君臣的对话,一字不落地传入他的耳中。

 那一刻,关兴清晰地“看”到,父亲那双素来睥睨天下的丹凤眼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流露出深不见底的失望。

 那失望并非针对诸葛亮,而是针对那位他一生追随的主公。

 原来,父亲早已洞悉了君心难测,帝王薄情。

 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将那份失望深埋心底,用自己的生命,为那段君臣情谊,为那所谓的“汉室忠义”,画上了最后一个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