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刀树生根时,谁在听风说(第2页)
一群流寇趁着守军换防空虚,突袭了此地,城中守备早已溃散,百姓惨遭屠戮。
就在城门通往城内的石桥上,一幕奇异的景象正在上演。
一名身形单薄的少年,手持一柄半旧的短刀,竟独自挡在桥头,身后是数十名瑟瑟发抖的妇孺。
他分明已经力竭,双腿不住地颤抖,但眼神却如淬火的钢铁般坚毅。
匪寇数次冲击,都被他以命相搏地挡了回去。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手中的短刀竟在不住地震颤,刀身之上,一缕缕微弱的青金色纹路时隐时现,仿佛活了过来。
那刀鸣声通过空气、通过脚下的石桥,传递到每一个角落,竟奇迹般地引动了后方百姓心中潜藏的血性与勇气。
几个胆大的汉子拾起地上的木棍石块,自发地站到了少年身后,竟以凡人之躯,结成了一个简陋却坚固的阵势,硬生生将如狼似虎的贼寇逼退了数步。
消息尚未传出城外,关兴已立于远处山坡之上。
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并未现身。
他知道,这便是那“愿网”的回应。
他不是要去拯救一座城,而是要点燃更多的火种。
待匪寇暂时退去,他悄然来到一处废弃的城墙下,折断一截石笋为笔,以内力催动,在斑驳的墙面上刻下了三式刀法。
这三式刀法没有名字,笔画简单至极,却蕴含着大道至简的韵味——无名,无势,无回。
次日清晨,那守桥的少年浑身浴血,顺着昨夜残存的血迹,竟无意识地走到了这面墙前。
当他看清墙上那三式刀法时,这个在百人围攻下都未曾皱眉的少年,竟瞬间泪流满面,跪倒在地,泣不成声:“爹……这是你临终前……比划的最后一招……”原来,他的父亲便是战死的守城士卒,临终前想将家传刀法传下,却已说不出话,只能拼尽最后力气比划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招。
自此,少年每日都率领城中青壮,在这面墙下演练刀法。
他们不立旗号,不称师承,当有人问起这刀法的来历时,少年只是擦去汗水,咧嘴一笑,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沧桑:“俺爹说的,刀是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从你心里长出来。从心里长出来的刀,就不怕断。”关兴在远处山坡上远远望了数日,看到那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他欣慰一笑,转身没入茫茫山林之中。
他的路,不在这里。
途中,他翻越一座险峻山岭,忽闻下方传来微弱的呼救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处山洞因塌方被巨石堵死,一名猎户被困其中,气息奄奄,显然已是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