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坟头树说话,但说的是人话(第2页)
老妇人浑浊的眼睛扫过一张张愤怒而扭曲的脸,缓缓说道:“我儿子,三年前就死在去麦城的道上。他不是为了保住官老爷的衙门,只是不想让我们自己,也变成见人就抢、见屋就烧的强盗。”
话音落下的瞬间,无人察觉,她脚下的泥土悄然裂开一道细缝,一缕比发丝还纤细的青金藤蔓破土而出,如灵蛇般缠上她的手腕。
那藤蔓不带丝毫力道,只是在她脉搏处轻轻跳动了三下,而后便化作一缕青烟,消散无踪。
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她心底低语:你对了。
朝廷并非对此毫无察觉,只是他们的应对之策,充满了傲慢与算计。
为平息愈演愈烈的民怨,一道“义田制”的皇恩浩荡颁下,声称要将查抄的劣绅土地分给流民。
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义田”早已被地方豪强与官府勾结,换了名目重新圈占,成了新的敛财工具。
为了彰显皇恩,各地纷纷立起功德碑,上面刻满了歌功颂德的文字。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长安城外新立的石碑,一夜之间,光滑的碑面竟浮现出一行行血红色的字迹,像是用指甲硬生生刻上去的:“此田原属李三娘,夫战死,子饿毙。” 洛阳的功德碑更为离奇,碑上竟自行生出厚厚的青苔,组成了一行字:“官租八斗,民留三升。” 而远在边州的石碑,则在深夜里无故崩裂,碎石散落一地,竟鬼斧神工般拼凑出了上百个当地失地农户的姓名。
官府震动,派出兵丁彻查。
他们掘地三尺,想找出暗中捣鬼之人。
可当他们挖开碑基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倒退三步。
碑基之下,没有机关,没有暗道,只有无数层层叠压的铁片。
那些铁片锈迹斑斑,形状各异,全是民间最常见的断刀、残刃、破损的农具。
它们被一支无形的手收集起来,沉默地埋葬在这里,像一场从未被记载、却又惊天动地的无声起义。
主持此事的官员面色惨白,连夜上书朝廷,从此再无人敢立伪善的功德碑。
青金巨树的核心,关羽最后一缕残魂感知着人间这无数细微却又磅礴的变化。
他看到了那个走向麦城的放牛娃,看到了那个挡在县衙前的老妇,看到了那无数以血肉之躯践行着“不跪”二字的普通人。
他知道,他的道,已经立住了。
它不再需要一个神只来引领,它已化为这片土地上无数生灵的本能。
他释然一笑,将自己残存的最后一点灵光,尽数投入了那口位于成都、与巨树同根同源的“心镜井”深处,与井底那片汇聚了千载人心的“人间回响池”彻底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