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路不修,但有人替你踩平
那个鞋印并非烙印,也非刻痕,它更像是一层极薄的水汽,在绝对光滑的石面上凝结出的一个瞬间的幻象。
然而,这幻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仿佛有一个无形的人,刚刚才从这枚无字大印上抬起脚,踏入了风雪之中。
几乎在鞋印浮现的同一刹那,远在千里之外的西部山区,一辆颠簸的支教大巴刚刚停稳。
一个眉眼清秀的少年背着半旧的行囊,第一个跳下车。
他叫路远,三天前,他还是一个挣扎在模拟考卷里的高三学生。
他的书桌上曾停留过一片奇特的青金落叶,叶脉的纹路在光线下变幻不定,时而是两个字:“走下去”,时而又化为三个字:“你来走”。
他本想用手机拍下这奇景,可当镜头对准,那叶片却“噗”地一声化作万千光点,融入空气,只在他的掌心留下了一道温热的痕-迹,仿佛一个无声的托付。
当晚,他做了一个无比真实的梦。
梦里暴雨倾盆,他行走在一条泥泞没膝的古道上,周围尽是模糊不清的身影。
有穿着草鞋、挑着沉甸甸货担的农夫;有披着残破甲胄、拄着断枪的士卒;还有一个戴着圆框眼镜、浑身湿透的青年,他们都背负着各自的重物,在一片死寂中默默前行,仿佛这条路没有尽头。
队伍最前方,一个红脸长须、身形魁梧的领头者忽然停步转身,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路远,缓缓地点了点头。
那一眼,跨越了千年的风霜,沉重得让他几乎窒息。
路远从梦中惊醒,浑身冷汗。
次日天一亮,他便瞒着所有人,在学校的公告栏上撕下了那张早已无人问津的西部支教报名表。
家人无法理解他近乎疯狂的决定,他只是平静地回答:“有些路,不能总等着别人修好了才走。”
他并不知道,他这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选择,如同一颗投入古井的石子,在他踏上西行之路的那一刻,便在中国广袤的地脉深处,激起了一圈名为“关兴”的沉默回响。
这股回响并非神迹,而是一种意志的共鸣。
它在地脉尽头一缕行将消散的残魂感应中被重新定义。
那残魂在苏醒的最后一瞬,洞悉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他们不再信奉神明,却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相信自己”。
于是,他将自己残存的记忆与力量,凝成一种名为“沉默回响”的规则,注入了关兴意志的核心。
这规则让意志能够精准地识别并增幅那些凡人最微小的抵抗——哪怕只是在充斥着谎言的会议上,投出一张唯一的反对票;或是在社交媒体上,默默转发一篇被反复删除的真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