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神不封,但天下都叫他关老爷(第2页)

 最终,赵立世阵脚大乱,惨败收场。

 庭后,陈越的同事好奇地追上那位老农,问起那块布的来历。

 老农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质朴的微笑,他小心翼翼地将青布叠好,重新揣入怀中,声音沙哑地说道:“祖上传下来的,说是‘关老爷的影子’。”他说,这手艺源自百年前长安城里的一位老兵,那老兵曾用一面青金旗守护过一方百姓。

 自那时起,他的后人便代代相传,用手裁剪这青布条,从未断绝。

 这桩小小的讨薪案,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

 很快,“关老爷”这个名字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悄然回归了人们的生活。

 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庙宇里供人跪拜的泥塑金身,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道德准绳。

 街头巷尾,两个小贩为摊位争得面红耳赤,旁边的大妈上前劝架:“行了行了,别闹了,关老爷看着呢!”争吵的两人竟不约而同地收敛了气焰。

 寒窗苦读的学子深夜困倦,会猛地掐自己一把,低声自勉:“关老爷夜读春秋,挑灯达旦,我这点苦算什么?”就连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路人,在面对选择时也会在心里划下一道底线:“求生可以,若损他人,良心会重。”

 他不是神,而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自觉。

 这股被命名为“关兴”的意志,如风一般穿过高楼大厦,掠过市井弄堂,不入庙堂,却悄然进入了万家灯火。

 母亲哄着孩子入睡,口中讲的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神仙故事,而是一个更真实、更有力量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个红脸的将军,他可以死,但绝不会向不义下跪。”

 这股民间悄然兴起的精神力量,很快就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某国为了影响地区认知,通过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了一项历史教材的修订议案,企图将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民众正义行动——“青金运动”,描述为“缺乏理性的群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