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字不刻,但人心自己会写(第2页)

 执教五十载,他第一次在学童面前失声哽咽,泪水滴落在书页上,洇开一圈圈悔恨的涟漪。

 “我……我不知这字是谁写的,”他声音颤抖,却字字铿锵,“但我知道,它说的是真话!”

 堂下数十名学童被先生的情绪感染,他们低下头,默默抄录着先生念出的那句青金小字。

 奇迹在他们的笔尖下发生。

 当笔尖划过纸面,纸上浮现出的,竟是他们各自家族尘封的过往。

 一个孩子的纸上,显现出一份饥荒年间易子而食的血契,旁边注着一行小字:“宁食己肉,不伤邻婴。”另一个女孩的作业本上,浮现出一面锈迹斑斑的军牌,牌上刻着一个女子的名字,旁注:“代兄从军,马革裹尸。”还有平民护送忠臣遗孤、血战三百里赴死的血书……

 这些被权力与时间掩埋的、属于小人物的悲壮与伟大,此刻,正通过一本本书,一片片纸,在最纯真的孩子们心中,重新扎根。

 消息传到朝廷,龙椅上的皇帝震怒欲狂。

 这不仅是对他统治的挑衅,更是对他们这一脉得国不正之根基的动摇。

 他当即下令,成立“净典司”,由最心狠手辣的酷吏统领,在全国范围内收缴所有出现异象的“妖书”,集中焚毁。

 第一场焚书大典,选在了帝都洛阳的中央广场。

 数万卷从各处收缴来的典籍堆积如山,在禁军的看守下,被浇上火油,点燃。

 黑烟冲天,遮云蔽日,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烧出一个窟窿。

 焚烧持续了一整天,直到黄昏,火势才渐渐熄灭。

 净典司的官员们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灰烬,脸上露出了残忍而得意的笑容。

 然而,他们没有看到,午夜时分,当广场上空无一人,只余寒风之时,那片温热的灰烬堆里,竟开始慢慢渗出一种铁锈色的液体。

 液体越渗越多,汇聚成溪,然后成河。

 它没有顺着地势流走,反而像有生命一般,逆流而上,沿着街道,无声地、执拗地朝着一个方向蜿蜒而去——国史馆地库。

 它穿过门缝,漫过石阶,最终,将整个地库淹没。

 次日清晨,当守库官员打开沉重的地库大门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瘫倒在地。

 满室珍藏的、尚未被“污染”的原始典籍,从羊皮卷到竹简,从丝帛到纸张,尽数被那铁锈色的液体浸透,封面之上,全都浮现出同一行冷硬如铁的青金大字:“你们烧的是纸,我们留的是骨。”

 更诡异的事情发生在守库的老兵身上。

 他夜里巡视时,亲眼看见地库中明明无风,所有沉重的书架,竟同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缓缓地、坚定地转向同一个方向——正东方,麦城的方向。

 那是一种无声的朝拜。

 老兵再也控制不住,双膝一软,重重跪在地上,朝着东方,朝着那些自行转向的书架,磕了三个响头。

 他不是在拜神明,而是在拜一种被压抑了一辈子的真相。

 他浑身颤抖,嘴唇哆嗦着,终于说出了那句只敢在梦里呢喃的话:“我知道……我知道,你们没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