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骨头说话,不需要嘴(第2页)
人群中,一位名叫陈老三的汉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他双手抚摸着冰冷的碑文,浑浊的老泪滚滚而下,哭声撕心裂肺:“他们不是叛将……他们不是!俺的祖爷爷就是这上面的人!家里族谱上写得清清楚楚,他是跟着关将军死战到底的汉军!”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的镇压彻底变成了点燃民怨的火把。
官府随即下达严令,严禁传播一切与青金、麦城相关的“谣言”,凡有吟唱那首不知从何而起的《青金谣》者,一律以“惑乱民心”论罪,枷号示众。
然而,禁令堵得住口,却堵不住风。
在遥远的北地边塞,戍卒们夜间巡逻时,总能听见荒原的风中传来一阵低沉的吟诵。
那声音苍凉而悲壮,仿佛有无数英魂在同声歌唱。
有胆大的士卒凑近细听,惊骇地发现,那竟是军中人人会唱的《忠魂引》!
更诡异的是,风中吟唱的,是早已失传的最后三段!
那三段词,讲述的正是孤城血战,以身殉国的壮烈。
一个戍卒偷偷用炭笔记下曲调,托人传回家乡。
奇异的是,村里的孩童们仿佛天生就会,听过一遍便能完整复唱。
一位正在织布的老妇人,听着孙儿的歌声,竟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一边哼,一边用苍老沙哑的声音,补全了曲调中几句缺失的词句。
那一刻,仿佛有什么东西被唤醒了。
深藏在地脉之中,老长老最后一缕残念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记忆,从来不是刻在竹简上的文字,而是刻在血脉里的回响。”
朝廷的围剿愈发疯狂。
在文风鼎盛的江南,一队官兵奉命查封了一座私藏麦城残碑的古旧祠堂。
领兵的校尉是个杀伐果断的年轻人,他一脚踹开祠堂大门,下令将那些刻着陌生名字的牌位尽数砸毁。
一个士兵刚刚举起铁锤,正要砸向正中的一块牌位,忽见祠堂的横梁之上,积攒了数百年的灰尘竟簌簌落下。
那灰尘并未四散,而是在空中诡异地凝聚、流转,最终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聚成了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尔敢动骨?”
校尉心头一凛,只当是妖人作祟,厉声喝道:“装神弄鬼!”他亲自拔出腰间的佩刀,刀身寒光闪烁,朝着那块核心牌位猛劈过去。
然而,就在锋利的刀锋即将触及牌位的一刹那,只听“铛”的一声脆响,百炼精钢的佩刀竟从中断裂!
半截刀刃无力地飞出,插在了一旁的柱子上,嗡嗡作响。
校尉握着断柄,整个人都僵住了。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猛然想起,幼时祖母曾抱着他,指着家中一尊蒙尘的木雕神像,一遍遍告诫:“娃儿要记住,关老爷面前,刀要低头,人要直腰。”
当夜,这位校尉遣散了手下,悄悄将祠堂里被捕的一位白发老者放了。
回到家中,他点上灯,找出那尊被遗忘在角落多年的木雕关公,用最干净的布,一点一点,将上面的灰尘擦拭干净,然后恭恭敬敬地请回了正堂。
第二天清晨,江南小城的许多户人家门前,都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一块新刻的木牌。
木牌上没有署名,只有一个简洁而古朴的纹样——一枚青金色的藤蔓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