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不低头的人,从来不写字(第2页)
铁匠铺的炉火烧得比往常更旺,工匠们脸上却毫无往日的热情,只剩麻木与惶恐。
京城最大的一家官办铸造厂内,一口为新庙准备的铜钟已经铸造过半,钟体上还没有刻字。
按照命令,这口钟也必须回炉重熔。
就在工匠们撬动模具,准备将其推入熔炉的瞬间,那口巨大的铜钟毫无征征兆地猛然炸裂。
“轰!”
一声巨响,震得整个工坊簌簌发抖。
上万斤滚烫的铜汁如金龙狂舞,四散飞溅。
工匠们鬼哭狼嚎地躲避,却无一人受伤。
待烟尘散去,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呆立当场。
正对熔炉的一面墙壁上,被飞溅的铜汁烙出了一个巨大而完整的字——“关”。
那字迹遒劲有力,宛如刀劈斧凿,灼红的铜液尚未完全冷却,正像鲜血一样,在墙壁上缓缓流淌,散发着炙热的威严。
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
凡有工匠奉命销毁关公像,不是锤头莫名断裂,就是凿子卷刃崩口。
若是投入火炉,火候必定失控,要么烧不化,要么就将整座炉子烧塌。
最后,有人想出个“折中”的法子,将神像熔掉,铸成别的器物。
可无论他们铸成刀剑、农具还是铁锅,成品之上,总会多出一道无论如何打磨都无法消除的纹路——那是一道优美而凌厉的弧光,像极了青龙偃月刀划破长空时留下的残影。
渐渐的,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关老爷不让人忘,也不让人怕,他只让人……做该做的事。”
民心如水,越堵越溢。
皇帝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欲借上天之命,行正统之威,彻底压服这股看不见摸不着的反抗力量。
祭天高台之上,旌旗蔽日,百官肃立。
皇帝一身衮冕,面沉如水。
礼官展开金丝织就的祝文,用一种抑扬顿挫却毫无感情的语调高声宣读,历数皇朝功绩。
当读到“……前汉将关羽,虽有勇力,然背弃汉室,割据一方,终至败亡伏诛,其行不足为训……”时,异变陡生。
万里无云的晴空,竟毫无预兆地飘下雪来。
那雪并非白色,而是青金色,每一片都薄如金箔,带着一种奇异的温润,悠悠然飘落。
雪片不大,却仿佛长了眼睛,精准无误地落在礼官手中的祝文之上。
百官骇然抬头,只见青金色的雪花触及纸张,便融化开来,而原本的字迹,也随之消融。
不过眨眼功夫,那篇洋洋洒洒的祝文,竟只剩下四个硕大无比的青金篆字,熠熠生辉——“忠”、“义”、“勇”、“节”!
礼官吓得魂飞魄散,祝文脱手落地。
皇帝勃然大怒,上前一步,亲自弯腰拾起祝文,想用龙袖拂去那诡异的雪痕。
然而,他的指尖刚刚触碰到纸张,一股无法形容的剧痛猛地从心口炸开,仿佛有一柄无形的刀,正从他的胸膛内部,狠狠向外劈出。
他闷哼一声,踉跄后退,脸色瞬间煞白。
当夜,皇帝在行宫中辗转反侧,终于入梦。
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垠的云海之上,对面,一位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的赤面将军凭虚而立。
将军不言不动,甚至没有看他,只是目光平视着远方,那目光却像两道穿透时空的利剑,让他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看得通通透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