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风不吹,旗自扬

老长老最后一缕残念如烟尘般沉入地脉深处,那一瞬间,整个天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动了琴弦。


 九十九口沉寂千年的心镜井中,早已枯萎的青金藤竟在同一刹那抽枝发芽,绽放出璀璨如星辰的花朵。


 花蕊之上,露珠滚滚,并非下坠,而是缓缓升腾,在半空中汇聚成雾,最终凝成一道横贯九州的青金色光带,宛如一条倒悬于人间的璀璨银河。


 这异象并非孤立。


 天下各地,凡有香火供奉的关帝庙内,那些悬挂了百年,早已与梁木融为一体的匾额,竟无风自动,发出“咯吱”的轻响。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座座香炉中沉寂的冷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自行聚拢、流淌,在炉底拼凑出两个古朴的篆字——归位。


 边陲一座荒废多年的戍楼之上,夜色深沉如墨。


 守夜的老兵正倚着残破的墙垛打盹,忽然被一阵激烈的布帛抖动声惊醒。


 他猛然抬头,浑浊的眼球瞬间收缩如针。


 那面早已褪色、三十年前就断了旗杆,只剩半幅布条挂在残梁上的“关”字残旗,此刻竟在无风的静夜中舒展开来,猎猎招展,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列于其后,气势冲天。


 老兵双腿一软,重重跪倒在地,朝着那面残旗叩首不止,口中喃喃自语,泪流满面。


 关兴的意志并未消散,而是化作了一股无形的青金长风,掠过九州的山川与河流。


 这风不带寒暑,却能穿透人心。


 所过之处,无论是田间耕作的农夫,还是市井中营生的商贩,心中都莫名涌起一股浩然清明之气,仿佛拨开了长久以来的迷雾。


 江南一座书肆内,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正在昏黄的灯下校勘一部古本《三国志》。


 当他的笔尖蘸墨,移至“关羽败走麦城”一节时,手腕竟不受控制地一阵剧颤。


 那支狼毫笔仿佛有了自己的意志,自行在书页的空白处,以一种苍劲雄浑的笔法,写下了一行批注:“非败也,断后也。”


 老儒惊愕地搁下笔,正欲揉眼确认,却发现满屋埋首苦读的学子,竟在同一时刻齐刷刷地抬起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