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你拜的不是像,是心里那口气(第2页)
与此同时,在那地脉的最深处,即将彻底归于虚无的老长老,他最后的残念逸散成一道微光,低语响彻地底:“天道惧者,非火非声,乃人自醒。”
这道微光并未消散,而是逆流而上,跨越千里,注入了洛阳城外的碑谷。
那里,历代碑林矗立,其中一块千年石碑上,赫然刻着一行由前朝史官伪造的史实:“关羽降吴”。
这是千年来,无数当权者用以教化万民,宣扬“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铁证。
微光融入石碑的刹那,奇迹发生了。
那深入石肤的墨色字迹,竟如活物般蠕动、逆转、重构。
墨痕仿佛渗透出殷红的血色,在无数守碑人的惊骇注视下,一夜之间,旧字消失,新字浮现。
那字迹苍劲有力,笔锋间带着一股宁折不弯的决绝:
“羽不降,断首犹向蜀。”
一位守着碑林一辈子的老卒,颤抖着走到碑前。
他没有看庙里那尊已经模糊的关公像,而是对着这行新生的、仿佛用鲜血写就的文字,点燃三炷香,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他浑浊的老泪淌下,喃喃自语:“迟了千年……今日,终得正名。”
神像异变,伪史更正,朝野震动。
当朝天子与国师认定这是动摇国本的凶兆,更是挑战皇权的开始。
他们立刻抓住机会,推行所谓的“新关神像”。
由宫廷画手精心设计,这批新像不再是手持大刀的威武将军,而是一个面容慈和、身穿文官袍、双膝跪地、双手恭敬地捧着一方玉玺的形象。
其意不言自明——塑造一个“忠君不逆”,绝对服从皇权的新神只,以此覆盖掉那个深入人心的“义绝”形象。
首批百尊新像被快马加鞭运往各地州府,强令供奉。
然而,就在新像立起的第二天清晨,诡异的一幕再次上演。
所有新像的胸口位置,无一例外地裂开了一道缝隙。
那裂缝之中,竟长出了一截翠绿的嫩枝,正是关脉树的枝条。
枝条迎风而长,几片嫩叶舒展开来,恰好构成一个清晰的“不”字。
更奇的是,有几个孩童在庙前嬉戏,无意中触碰了那裂缝。
一个胆大的孩子竟从裂缝里掏出了一小块冰冷的金属残片,像是断刀的一角。
他握住残片的瞬间,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平日里懦弱的他,竟敢冲上前去,将一个正在欺负弱小同伴的恶霸推开。
那恶霸见他眼神凌厉,竟也心生畏惧,呐呐不敢言。
此事迅速上报,国师亲自赶来查探。
他伸手从裂缝中取出一枚刀片,入手冰寒刺骨。
就在他握住刀片的刹那,那刀片竟化作一缕青烟消散。
而他的耳边,却骤然响起了震天的战马嘶鸣与呼啸的风雪之声,眼前幻象丛生,仿佛亲身站在了麦城的孤城之上,看到了那最后的、宁死不屈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