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安禄山背后的慕容家

 明军渐进,在接连击破了几支安禄山麾下的叛军后。!咸?鱼/墈\书? ¢首·发+ 

 便在大唐北部的南方驻扎了下来。 

 而岳飞选择的位置,则也极为巧妙。 

 位于西南方的明军驻地,几乎可以说是犹如一柄立在安禄山身旁的利刃。 

 仿佛随时都能一刀砍向安禄山军。 

 只不过...... 

 岳飞并没有这么做。 

 他只是将兵力分布于明军西周,形成防御阵型。 

 显然。 

 岳飞很明白以他目前的兵力,所做的绝不应该是和安禄山决战。 

 他的任务是牵制。 

 而没有什么能够比一颗钉在安禄山军七寸位置的钉子更能牵制安禄山军了。 

 岳飞要做的,便是破坏安禄山军的行动与固守现如今的地区。 

 所以岳飞并不急于进攻。 

 在攻下了足够的土地,形成了足够的战略纵深以后,岳飞便停下了步伐,反身对明军如今的驻地进行了治理。 

 同样。 

 安禄山军也在积蓄着力量。 

 他们也同样没有立刻发起进攻。 

 因此...... 

 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就陷入了僵局。 

 而随着岳飞对于驻地百姓的治理。 

 一时间,明军的驻地竟然成了大唐北方少有的乐土。 

 无数老人孩童在此长居,每日里忙碌的打扫院落,清理田野。 

 而那些年轻的汉子也纷纷参加了治安队伍。 

 虽然治安队伍中,许多都是新兵。+b\q′z~w?w·._n\e·t? 

 但是...... 

 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治安却显得尤为重要。 

 而无数遭受战乱的大唐百姓,也纷纷前往了明军驻地寻求庇护。 

 而这个时候,岳飞的声望,也迅速攀升至顶峰。 

 一举奠定了他在民心上的绝对地位! 

 同时,岳飞也在不断派出士卒将一些百姓迁往大明。 

 因为这些因为战乱而逃往这里的百姓,数量很快便己经超过了驻地的容纳。 

 这些百姓继续在这里,将会生活的十分艰难。 

 而岳飞又怎么忍心让那些百姓继续回到水深火热,战火不断的地方呢。 

 因此,岳飞便将这些百姓送往了大明。 

 这样一来,那些百姓获得了活下去的机会,大明获得了大量的人口。 

 不可谓不是双赢之举。 

 这一切,似乎都按照岳飞的设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