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吊射!(第2页)

 那的确能制造出极大的威胁。 

 但这种战术。 

 很考验球队的体能、默契、战术熟练度。 

 西蒙尼接手马德里竞技总共才两个多月。 

 他哪里敢让球队在客场玩这种高风险的战术。 

 所以他们还是回来中后场防守才是最佳选择。 

 哈维持球。 

 他把球停了下来,回传给皮克,然后继续往回跑,把球权要回来,接着又传给了边路的边后卫阿尔维斯。 

 在这个过程中。 

 巴塞罗那的球员已经完成了展开。 

 而哈维的跑位,也能让他在每一次接球的时候,都能在自己的十米范围内找到至少三个以上的传球点。 

 这是巴塞罗那经典的控球战术。 

 若从空中俯瞰。 

 就能看到巴塞罗那的球员的选位都是有意为之的。 

 他们互相之间根据队友的位置在移动,确保自己在每时每刻,都能和两名以上的队友形成传球线路。 

 这种在球场上不断组合成“传球三角”的控球战术,就是巴塞罗那控球战术的精髓。 

 从一个点传到另外一个点,不断的移动,换位,脚弓短传。 

 这说起来很简单。 

 看起来也不复杂。 

 而且理论上这一套战术真的无敌:只要球权被控制在自己的脚下,对手碰不到球,那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但真正要实现。 

 却十分的困难。 

 巴塞罗那的这一套战术哲学玩了二十多年了,敢最终也是要靠拉玛西亚突然出现一波人才井喷才最终把这一套战术给打出来了。 

 哈白布都是拉玛西亚的产品,他们从小就是这么踢的,默契完成不成问题。 

 另外 

 这一套战术还有一个漏洞。 

 就是理论上你可以控球控到天荒地老。 

 但你怎么进球呢? 

 如果对手在门前摆大巴。 

 你是不可能通过传球把球传进对方球门的。 

 到时候就是一个你不断控球,而对手一心一意摆大巴的“僵局”。 

 在这个时候。 

 另外一个将巴塞罗那推向宇宙队的人物诞生了:梅西。 

 梅西超强的个人能力能够打破这个僵局。 

 他在禁区前沿地带拿球之后对球门的直接威胁极大,他总能找到对手的防守薄弱处,哪怕你摆大巴,也总是有可能出现在防守移动过程中的防守漏洞。 

 而这些漏洞,往往能被梅西抓住。 

 中场铁三角再加上梅西的超巨个人能力。 

 这就是巴塞罗那的完全体宇宙队。 

 而巴塞罗那的进攻打得相当的熟练。 

 他们先在后场控球。 

 把对手的阵型压回到半场后。 

 两名边后卫压上,拉开防线宽度。 

 同时慢慢的把自己的阵型压上去。 

 当哈维在中圈附近拿到球的时候。 

 马德里竞技的防守也亮出了獠牙。 

 苏长歌早就盯着哈维了。 

 他随着防守阵型不断移动,等待着上抢的机会。 

 比赛第三分钟。 

 伊涅斯塔在禁区弧顶接到球后试探性转身未果后把球斜回传给哈维。 

 这一脚传球的距离相比于之前的十米内的短传长了一些。 

 苏长歌果断上抢。 

 哈维一接到球。 

 苏长歌就已经扑了过来。 

 他有些惊讶苏长歌精准的上抢时机的把握,随后不慌不忙的把球回传给布斯克茨,自己继续拉开空间。 

 而苏长歌则是追着球往前冲刺。 

 在布斯克茨接到球的瞬间。 

 倒地。 

 滑铲! 

 “苏喔!!他铲倒了布斯克茨!” 

 在一片惊呼之中。 

 苏长歌把球铲走,同时带倒了布斯克茨。 

 其实苏长歌先铲到球,把球铲走之后,身体往前滑行的时候带倒了布斯克茨的。 

 这样的铲球,有些裁判甚至都不会吹罚犯规——毕竟先铲到球了嘛。 

 但布斯克茨倒地后的哀嚎实在是过于凄厉了一些。 

 主裁判还以为事态严重,所以立刻吹罚了苏长歌犯规。 

 苏长歌无奈的起身,抱着球冲着主裁判抱怨:“我明明铲到球了的!” 

 场边的西蒙尼也在挥手朝着主裁判咆哮:“这哪里犯规了!” 

 主裁判摇头:“你的动作太大了,注意收敛。” 

 接着他跑到倒地捂着脸在草地上滚来滚去的布斯克茨的面前。 

 “怎么样?需要叫队医吗?” 

 “不用,谢谢。” 

 布斯克茨当即起身。 

 他可不想因为队医入场而短暂离场呢。 

 一段时间少打一人,多少还是有些风险的。 

 他迅速起身,从捂脸哀嚎到恢复冷峻,中间甚至没有一丝过度。 

 十分的湿滑。 

 主裁判忍不住想起布教授的黑历史——那还是在2009-2010赛季的欧冠半决赛,莫塔带球过程中挥手打中了布斯克茨的脸,布斯克茨痛苦倒地,莫塔因此吃到了第二张黄牌被红牌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