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穿越者科举守则·隐修篇》(下)(第2页)
"小子,"王畿眯起眼睛,"你师从何人?竟敢如此亵渎朱子?"
陈恪咽了口唾沫。知乎大v的尊严让他不能退缩,但穿越者的理智又在警告他别太张扬。两种念头在他脑海中交战,最终前者占了上风。
"回先生的话,"他拱手道,"学生并无名师指点,只是...只是觉得朱子某些解释过于拘泥,失了圣贤本意。"
"哦?"邹守益来了兴趣,"那你且说说,朱子何处拘泥了?"
陈恪知道,此刻退缩只会更糟。他深吸一口气,决定豁出去了。
"比如《大学》'格物致知'一说,"他声音渐渐稳定,"朱子解释为'即物而穷其理',要求学生从一草一木中体悟天理。学生以为,这未免太过繁琐。"
"那你以为当如何?"王畿追问道。
陈恪脑海中闪过知乎上关于认知心理学的科普文章。他整理了一下思绪,道:"学生以为,'格物'不在物,而在心。正如阳明先生所言,心外无物。格物实则是正心,心正而后知至。"
这番话一出,讲堂内顿时议论纷纷。有人点头称是,也有人摇头反对。
"有趣,"钱德洪捋着胡须,"你既批朱子,又引阳明,究竟是何立场?"
陈恪感到一丝得意。作为现代人,他早已习惯了多元思想的碰撞,不像这些古人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学生以为,学问之道,贵在自得。"他故意模仿王阳明的语气,"不盲从朱子,亦不盲从阳明,但求本心所安。"
这番话引起了更大的骚动。
"好一个'但求本心所安'!"钱德洪大笑,"那你且解释,何谓'知行合一'?"
陈恪眼睛一亮。这个问题他可太熟悉了!知乎上关于"知行合一"的讨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他清了清嗓子,准备放大招。
"学生以为,知行本是一体,如手心手背。"他边说边比划,"世人常言'知易行难',实则是未能真知。若真知灼见,必能笃行不怠。"
"说得好!"邹守益拍案道,"这正是阳明公本意!"
陈恪暗自得意,继续道:"譬如有人知孝而不孝,知忠而不忠,此非真知也。真知者,见父自然知孝,见君自然知忠,不待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