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举荐张居正(第2页)

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窗外树梢上的麻雀叽叽喳喳,衬得室内更加寂静。

常远山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绣春刀的刀柄,目光在陈恪脸上来回扫视。

终于,他长叹一声:"罢了。这份奏折,我亲自递进宫。"说着从抽屉取出个紫檀木匣,将奏折小心放入,"你且回去等消息。"

陈恪刚要告退,常远山又补了句:"乐儿给你炖了参汤,趁热喝。"语气生硬得像是在下达军令。

西苑精舍内,龙涎香的青烟在阳光下袅袅升起。

嘉靖帝斜倚在紫檀榻上,手中拂尘有一下没一下地轻敲着金磬。

常远山跪在丹墀下,额头紧贴金砖,紫檀木匣高举过头顶。

"常卿平身。"嘉靖帝懒洋洋地开口,"何事如此郑重?"

常远山保持着跪姿:"回陛下,陈恪所拟'三市分立'细则已成,臣恐通政司耽搁,特亲自呈递。"

嘉靖帝的眉毛微微一动。冯保立刻上前接过木匣,捧到御前。当奏折展开的瞬间,嘉靖帝原本半阖的眼睛突然睁大——那些奇怪的图表和密密麻麻的数字,与他平日所见的奏折截然不同。

"这是..."嘉靖帝的指尖在"茶马银三市岁入预估"的柱状图上停留,"图画?"

常远山依旧低着头:"陈恪称之为'柱状图',说是能直观展现收支多寡。"

嘉靖帝突然坐直了身子,拂尘搁在一旁。他仔细阅读着奏折上的每一处细节,时而点头,时而皱眉。当看到"开源节流四策"时,竟忍不住轻拍桌案:"妙!"

精舍内侍立的太监们吓得一哆嗦。嘉靖帝却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奏折中。这份方案实在太详尽了——从茶市如何防伪、马市如何验质,到银市兑换比率,甚至细到每个关卡需要几名胥吏、每年耗费多少灯油钱都算得清清楚楚。

最令嘉靖帝惊喜的是最后那页"五年收益预估"。按陈恪的计算,若严格执行此方案,五年后边关税收可翻倍,而军费开支能减三成。

这对常年为财政发愁的嘉靖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常卿,"嘉靖帝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愉悦,"你这女婿,了不得啊。"

常远山额头沁出细汗:"陛下过誉,那小子不过是..."

"不过是什么?"嘉靖帝似笑非笑地打断,"朕听说,前几日你把人弄诏狱里吓了一顿?"

常远山的后背瞬间湿透。

这事皇上怎么知道的?他偷瞄了眼冯保,后者正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回陛下,"常远山硬着头皮解释,"不过是...翁婿间闹着玩..."

"哈哈哈!"嘉靖帝突然大笑,笑声在精舍梁柱间回荡,"好个'闹着玩'!朕的锦衣卫同知,拿诏狱当婚房耍!"

常远山的脸涨得通红,活像只煮熟的螃蟹。

嘉靖帝却越笑越开心,最后竟拍着桌案道:"有此良婿,常卿何足惋惜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