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琴瑟和鸣(第2页)

"张修撰来得正好,"李春芳笑道,"我们正讨教陈年兄'洞房昨夜停红烛'的后续呢!"

张居正眉头微蹙:"石麓,慎言。"声音不重,却让李春芳立刻收敛了笑容。

"陈修撰,"张居正转向陈恪,"文渊阁有批《永乐大典》需要校勘,可否借一步说话?"

陈恪如蒙大赦,连忙跟上。身后传来李春芳压低的声音:"张修撰这是'棒打鸳鸯'啊..."随即又是一阵窃笑。

转过两道回廊,确认四下无人后,张居正突然停下脚步。初夏的阳光透过槐树叶隙,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更显得憔悴不堪。

"子恒,"张居正罕见地直呼其字,声音沙哑,"三市分立出了岔子。"

陈恪心头一紧。这个政策是他一手策划,由张居正负责实施,若失败,两人都将前途尽毁。

"严党从中作梗?"陈恪低声问。

张居正摇头,又点头:"不止。"他环顾四周,声音压得更低,"边军闹起来了。"

原来,三市分立虽获嘉靖首肯,但执行中触及了边军利益。

以往边将可随意定价、收取"过路费",如今茶马银三市分离,定价权收归朝廷,边将油水大减。

严党趁机煽动,已有三处边关出现士兵哗变迹象。

"徐阁老的意思?"陈恪敏锐地问。

张居正苦笑:"铁腕肃清。"

陈恪瞳孔微缩。

知乎收藏夹里的《明代边军叛乱史》自动翻开:“嘉靖二十九年大同兵变,杀巡抚张文锦;三十七年蓟镇兵变,杀总兵官李瑾...”

"不可!"陈恪脱口而出,"边军积怨已久,若强行镇压,轻则怨声载道,重则酿成兵变。届时清流必会借机弹劾严党,严党必然不会束手待毙,如此三市分立将功亏一篑!"

张居正深深看了陈恪一眼,凤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子恒所见略同。"他顿了顿,"然徐公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