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赐御酒一壶(第2页)

严嵩与徐阶同时松了口气,却听嘉靖又道:"陈恪的折子,你们看看。"

吕芳无声地出现,手捧明黄奏疏,恭敬地递给两位阁老。

严嵩接过时,枯瘦的手指微不可察地抖了一下——又是常远山那条锦衣卫的渠道!这陈恪屡屡绕过通政司,简直目无纲纪!

徐阶则眯起眼睛,细细品读。

奏疏上陈恪的字迹工整如刻,详述了追击倭寇的经过,对常钰的勇武不吝赞美,对自己则轻描淡写。

"好个陈恪!"严嵩突然抚掌,双眼中精光闪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老臣为官五十载,未见如此全才!"他转向纱帐,声音陡然提高,"此乃天赐陛下的良臣啊!"

徐阶眼角一跳。严嵩这老狐狸,何时这般盛赞过对手门生?

"严阁老过誉了。"徐阶谨慎接话,"陈恪年轻气盛,此番擅自调兵..."

"诶!"严嵩摆手打断,"徐阁老可记得成化年间的王越?"他枯瘦的手指捋着胡须,"同样是文官掌兵,同样是奇袭建功。王越后来官至兵部尚书,立下不世功勋啊!"

纱帐后,嘉靖的拂尘柄突然一滞。

王越?那个因擅权被贬的武将?严嵩这招明褒暗贬,用得妙啊。

徐阶立刻会意,却故作不知:"严阁老博闻强记。不错,陈恪确有王越之才,若能善加引导..."

"够了。"嘉靖突然打断,声音冷得像冰,"常钰晋升参将,陈恪...口头嘉奖两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