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图穷匕见(第3页)

堂下一片哗然。

黄岩知县刘守义猛地站起:"大人明鉴!台州倭患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如何登记丁口?此法恐..."

"刘大人稍安勿躁。"陈恪微笑打断,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嘉靖二十八年四月,黄岩县购置火铳二百杆,耗银一千两。"他忽然翻开另一页,"但同年五月,城墙修缮多支三百两。巧的是..."声音陡然转冷,"那年倭寇攻城,守军火铳炸膛十二人,不知刘大人作何解释?"

账册"啪"地摔在青砖地上,惊起一片尘埃。

刘守义面如土色,踉跄后退时撞翻了茶几,茶盏碎了一地。

"血口喷人!"临海知县李茂才拍案而起,"御史大人就能污蔑朝廷命官?"

陈恪不慌不忙又取出一本账册:"李大人别急。嘉靖二十七年,临海县赈灾粮短少三百石,但同年李大人却在西湖购置别院一座..."他忽然凑近,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用官印打的契书,要不要本官取来一观?"

堂内死寂。

赵启铭的额头沁出冷汗,他终于明白那两天陈恪在做什么——这哪是查账?分明是刨根掘底!

"诸位。"陈恪突然展颜一笑,如春风化雨,"本官这里有两份奏折。"他从赵诚手中接过两个明黄卷轴,"第一份写着,台州官员集体行贿巡按,企图掩盖贪污军饷、勾结倭寇的罪行。"

"胡说!"仙居知县尖叫起来,"我们何曾勾结倭寇?"

他是真急了,这年头谁不中饱私囊?就算是胡部堂自己的账目就一定清楚吗?

陈恪充耳不闻,展开第二份:"这一份则说,台州官员积极配合保甲法试点,为抗倭大业立下汗马功劳。"他意味深长地环视众人,"怎么选,就看各位了。"

赵启铭的指甲掐进掌心。

好毒的计策!若认了第一份,轻则流放,重则满门抄斩;第二份看似生路,实则是要他们乖乖当陈恪推行新政的马前卒。

陈恪负手而立,暮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

案几上那对翡翠狮子不知何时被摆在了最显眼处,碧绿的眼睛冷冷注视着这场权力的更迭。

"穿越者守则第一百八十八条:"陈恪在心中默念,"当对手以为你只有一把刀时,你要确保他们看清刀光时,脖子已经架在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