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深明大义的父母官(第3页)

更绝的是公示制度——往日那些"火耗漂没"的猫腻还怎么操作?

戚继光忍不住多看了陈恪两眼。

这哪是翰林院出来的书生?分明是官场沉浮几十年的老狐狸!

他轻咳一声添了把火:"戚某明日就派兵驻守各县衙门口,专接百姓诉状。"

夕阳透过窗棂,将三人身影投在"明镜高悬"的匾额上。

陈恪执笔,戚继光按刀,赵启铭盖章,活像一幅诡异的《三堂会审图》。

当最后一份公文盖印完成,陈恪突然轻笑:"诸位大人果然心系黎民。既如此..."他从案几下拎出个沉甸甸的包袱,"这些心意本官愧不敢受,就充作保甲法推行经费吧。"

包袱散开,翡翠狮子、红珊瑚、金丝楠木雕哗啦啦滚了一地。

赵启铭盯着那对碧绿狮子,突然觉得它们像极了陈恪的眼睛——看似温润,实则淬了毒。

"穿越者守则第一百八十九条。"陈恪在心中默记,"当你要推行新政时,请把反对者绑上战车——让他们不得不为你冲锋陷阵。"

暮色渐深,府衙灯笼次第亮起。陈恪与戚继光并肩走出大门,身后跟着一队戚家军,铁甲映着火光如同流动的熔岩。

"元敬兄。"陈恪突然驻足,望向远处海面上初升的星子,"你说那些倭寇看到满城灯火,会不会以为我们在办庆典?"

戚继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台州城家家户户亮起灯笼,保甲登记正在连夜进行。

他忽然明白了陈恪的深意——这确实是场庆典,是庶民的胜利庆典。

"他们很快会知道的。"戚继光按刀轻笑,"这光不是灯笼,是燎原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