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蹩脚的理由(第2页)

纱帐后传来一声轻笑,丹药的气息突然浓烈起来:"好个'便宜行事'。"嘉靖的拂尘柄重重敲在金磬上,"擅调卫所兵也是朕授意的?"

陈恪的后背沁出冷汗。

这老道士翻旧账?明明用御酒暗示揭过这篇了!他猛地叩首:"臣死罪!当时数十倭寇逼近金陵,若按程序请令,恐贻误战机..."

"朕没问你缘由。"嘉靖突然打断,声音像淬了毒的针,"朕问你,知罪否?"

精舍内霎时死寂,更漏的滴水声如同催命符。

陈恪的指甲掐进掌心,忽然福至心灵——嘉靖这是要台阶下!

他重重叩首:"臣知罪!愿领任何责罚!"

"责罚?"嘉靖的语调突然轻快起来,"朕若想罚你,何必等到今日?"纱帐无风自动,"不过...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样吧,若你能写篇让三清道祖满意的青词,朕便当此事没发生过。"

吕芳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抖了抖。

陈恪差点笑出声——绕这么大圈子就为篇青词?

这老道士找理由的水平还不如知乎段子手!

"臣...遵旨。"陈恪憋着笑接过吕芳递来的紫毫笔,眼角余光瞥见案上砚台里竟已磨好了朱砂墨。

好嘛,连道具都备齐了!

笔尖蘸墨的瞬间,后世《道教文化大观》的词句在脑海浮现。

陈恪手腕轻转,朱砂在宣纸上蜿蜒如血:

"伏以璇玑运度,值三阳开泰之辰;阊阖弘开,当万象咸新之候。恭惟皇上,道契崆峒,德孚清微。故使东南鲸波顿息,实乃圣德感通..."

写到"调玉烛以应星文"时,他故意抖腕让笔画岔开,装作力有不逮的模样。

纱帐后立刻传来衣袖摩擦声——嘉靖果然在偷看!

"...今臣谨奏,仰祈圣鉴。伏愿紫府延禧,金阙降祥。使四夷宾服如百川归海,令八荒震慑若群星拱辰..."

注:“阊阖”是天门,传说帝王德行高,天门就会大开,神仙都来帮忙,“崆峒”是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地方,吹捧嘉靖修道有成,堪比圣王,“鲸波”指倭寇之乱,说因为皇上圣德,东南战事平息。

最后一笔故意拖出飞白,陈恪搁笔时手臂微颤,活像个耗尽心力的虔诚信徒。

实际上他正疯狂回忆《西游记》里描写天庭的段落,差点把"玉帝"写成"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