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顺势而为(第2页)
嘉靖突然大笑,笑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好!好个陈恪!"他枯瘦的手指捻着白玉拂尘,"比严世蕃那厮说得更合朕心!"
陈恪保持着跪伏的姿势,心中却一片冰凉。
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已经将谭仲推向了必死的深渊。
知乎问题《如何在保全自身与坚持原则间取舍》下的高赞回答闪过:“当生存与良知冲突时,请记住——活着才能改变更多”。
"陈卿。"嘉靖的声音突然变得疲惫,"斋醮大典的青词,就由你来写。"拂尘柄轻轻一摆,"要写得...漂亮些。"
"臣领旨。"陈恪深深一揖,退出精舍时,瞥见吕芳眼中一闪而过的赞赏。
——————
斋醮大典当日,雪后初晴的阳光为紫禁城镀上金边。
陈恪站在圜丘坛下,看着嘉靖身着道袍缓步登坛,道冠上的金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坛下百官跪伏,鸦雀无声。陈恪的余光扫过严世蕃——那位新晋阁老身着御赐蟒袍,独眼中闪烁着志得意满的光芒。
"奏乐——"
吕芳的唱喝声刺破凝滞的空气。
钟磬齐鸣中,嘉靖开始踏罡步斗,道袍广袖在风中翻飞如鹤翼。
陈恪从袖中取出精心准备的青词。
这篇耗费他三个不眠之夜的作品,表面是谄媚逢迎的颂圣之词,实则暗藏玄机。
"陈学士。"礼部赞礼官小声提醒,"该您献青词了。"
陈恪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向祭坛。
他的皂靴踏过雪地,发出细碎的声响。
登上祭坛的瞬间,他瞥见嘉靖期待的眼神——那目光中既有渴望认同的脆弱,又有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陈恪,谨献青词。"陈恪展开卷轴,清朗的声音在圜丘坛上回荡,"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受命,德配乾坤..."
随着诵读,陈恪的声音渐渐提高:"今雷霆示警,非为天谴,实乃陛下功德圆满,天道降劫以炼金身..."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坛下百官震惊的表情,"劫数已过,陛下当证无上大道,享万世香火,庇佑大明江山永固!"
最后一个字落下,坛下一片死寂。
陈恪知道,自己这番言论比严世蕃的"渡劫说"更加露骨,几乎是将嘉靖直接捧上了神坛。
嘉靖的嘴角微微上扬,眼中的金色更盛:"好!好!"他枯瘦的手指接过青词,轻轻摩挲着纸面,"陈卿深知朕心。"
陈恪深深一揖,退下祭坛时,感受到无数道目光刺在背上——有嫉妒,有震惊,更多的是深深的恐惧。
斋醮持续了整整一日。
当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地平线上,嘉靖终于结束了长达六个时辰的仪式。
陈恪的双膝早已失去知觉,却仍保持着恭敬的跪姿。
"陈卿留下。"嘉靖的声音飘忽如烟,"其余人,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