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任苏州知府(第2页)

"此事臣许久之前就一直思量。"陈恪不待他说完,声音清朗如玉磬相击,"臣以为,开海,建市舶司,海上利润丰厚,以合适的商税,即可民不加赋,而充盈国库。"

陈恪看见张居正的瞳孔骤然收缩,而高拱猛地揪了一把自己的胡须。

"不妥。"徐阶突然开口,声音却温和得像在讨论诗画,"海禁乃祖制,岂可轻易更改?"他抚了抚三缕长须,青色官袍下的肩膀微微放松,"况且海域未清,开海等同于抱薪救火。"

知乎收藏夹《徐阶话术解析》自动翻开:“当清流之首用"祖制"压人时,往往意味着他无法从实务层面反驳”。

高拱适时地搭腔,云雁补子随着粗重的呼吸起伏:"当年倭寇肆虐东南,死者十万计。如今汪直余孽未清,开海?怕是给倭寇送粮饷!"

嘉靖的拂尘柄突然重重敲在金磬上,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陈卿,徐阁老说的话你听到了?"

"徐阁老的话臣明白。"陈恪不慌不忙地拱手,"臣以为,祖制之论臣早在漕粮改银时就已论过,此时却不再赘述。"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倭寇盘踞问题,正是臣所要说的。"

严嵩的紫竹杖在地上划出半圆:"哦?陈学士有何高见?"老人声音沙哑如钝刀刮骨,眼中却精光暴射。

"如今卫所糜烂,胡部堂也不得不编练新军,又借客兵方可作战。"陈恪的声音渐渐坚定,"臣虽不才,愿往苏州,一为开海做准备,二来为陛下编练新军,肃清海域,传陛下圣明于四海。"

精舍内落针可闻。陈恪知道自己的话像块石头,投入了这潭深不见底的政治漩涡。

他看见张居正的手指在案几下微微颤抖——这位未来的改革家太明白"编练新军"四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