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胜券在握

苏州校场的晨雾还未散尽,三千新兵已经列队完毕。

陈恪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张黝黑的面孔。

这些农家子弟经过三日训练,站姿已初具模样,虽仍显生涩,但至少能保持队列不乱。

"今日继续队列训练!"陈恪的声音穿透薄雾,"闻鼓进,听金退,违令者军法处置!"

台下响起几声微不可察的叹息。

这些年轻人本以为参军是来舞刀弄枪,哪想到连续三日只是站着、走着、转着,枯燥得令人发指。

陈恪嘴角微扬,他太清楚这些新兵的心思——他们渴望的是大刀长矛,强弓硬弩,而非日复一日的基础训练。

但一支真正的军队,首先必须学会服从。

"击鼓!"陈恪一声令下。

校场边的大鼓"咚"地一声炸响,震得地面微微颤动。新兵们条件反射般挺直腰杆,目光齐刷刷望向点将台。

"前进!"

鼓点由缓转急,三千人迈步向前。起初步伐杂乱,但随着鼓声节奏逐渐统一,脚步声渐渐汇成一片,如同闷雷滚过大地。

陈恪眯起眼睛。进步比他预想的要快——这些农家子弟虽然没受过教育,但胜在朴实听话,只要明确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就会一丝不苟地执行。

"停!"

铜锣"锵"地一声,所有人同时止步。陈恪满意地点点头,虽然仍有几个反应稍慢,但整体已经能做到令行禁止。

"大人,这样练下去..."赵诚凑近低语,"是不是该教些刀枪棍棒了?"

陈恪摇头:"还早。"他指向台下,"你看第三排那个高个子,走路还同手同脚;西北角那伍,转身时差点撞成一团。"他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连走路都走不齐,如何指望他们战场上配合?"

赵诚欲言又止。作为锦衣卫千户,他见过太多卫所兵懒散的样子,陈恪的要求在他看来近乎苛刻。

"赵千户。"陈恪突然转身,"你觉得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赵诚一愣:"自然是战力。"

"错。"陈恪指向台下正在练习转向的新兵,"是纪律。戚继光的戚家军为何能百战百胜?不是因为士兵个个武艺高强,而是因为他们如臂使指,令行禁止。"

他声音渐低:"我要练的不是一群莽夫,而是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零件,必须严丝合缝。"

午时将至,烈日当空。

陈恪的喉咙干得冒烟,却坚持与士兵们同饮一桶水。

他清楚地记得《军事心理学》上的要点:同甘共苦是建立信任的最快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