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山水有相逢
新苏军成军一月,陈恪终于返回知府衙门。
苏州知府衙门的后堂内,初夏的湿热如无形的绸缎裹挟着每个人。
窗外的蝉鸣声嘶力竭,仿佛在抗议这过早到来的暑气。
陈恪解开官服最上方的盘扣,喉结滚动了一下。
军营一个月的风吹日晒,让他原本白皙的面庞镀上了一层铜色,下颌线条比离京时更加坚毅。
"子恒,这是近一月来积压的刑名案件。"徐渭摇着折扇,将一摞文书推到案几中央,"我已批阅过七成,剩下这些需你亲自定夺。"
陈恪随手翻开最上面一份,朱批字迹工整如印刷,条分缕析的案情摘要旁,是徐渭用蝇头小楷写下的处理建议。
他抬眼看了看这位绍兴师爷——青衫已经汗湿贴在背上,三缕长须随着扇子带起的风微微飘动,眼中却闪烁着处理复杂政务后的满足光芒。
"文长兄,"陈恪突然感叹,"若论实干之才,你绝不输张居正。"他指尖轻叩案几,"只是缺了个施展的舞台。"
徐渭的扇子"啪"地合上,在陈恪肩头不轻不重地敲了一记:"少来这等酸话!"他眼角皱纹里藏着笑意,"我这一个月替你当牛做马,师爷的报酬可是一分不能少。"
陈恪大笑,从袖中摸出数锭银子推过去:"不能少,自然不能少。"
银子在案几上旋转,映着窗外的阳光,晃得人眼花。徐渭刚要伸手去拿,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阿大在门外高声禀报,"苏家老家主求见!"
陈恪的手指在银锭上猛地一顿。
"鼻子这么灵?"陈恪低声自语,"我才刚回来,就闻着味来了。"
徐渭的折扇不知何时已重新展开,遮住了下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精光闪烁的眼睛:"来者不善。"
陈恪整了整衣冠,盘扣重新系好,方才的随意一扫而空:"请苏老先生进来。"他转向徐渭,嘴角微扬,"文长兄,搭好戏台了。"
脚步声由远及近,不疾不徐,却每一步都踏在人心上。陈恪端坐案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戒尺的纹路。
苏老太爷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初夏的阳光正好斜射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老人身着靛蓝色杭绸直裰,腰间悬着一块古朴的玉佩,手中紫檀拐杖在地砖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陈恪起身相迎,余光却将老人打量个遍——枯瘦如柴的身形微微佝偻,脸上皱纹纵横如老树皮,唯有一双眼睛锐利如鹰隼,在昏黄的廊下闪着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