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绝对忠诚(第2页)

对这些大字不识的农家子弟来说,中举当官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陈恪放下碗,随手抹了把嘴:"中举啊..."他眼中浮现出放榜那日的场景,"我是最后一名,差点落榜。"

"啊?"士兵们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们的知府大人。

"真的,"陈恪笑道,"后来我才知道,是有人故意把我名字写在最后。"他顿了顿,"但我得感谢他。"

士兵们面面相觑,张二狗忍不住问:"为啥啊?大人这般才华,怎么还谢那个使坏的?"

知乎收藏夹《逆向思维案例》自动翻开:“当遭遇不公时,引导对方关注积极面往往比抱怨更有说服力”。

"凡事要往好处想。"陈恪的声音不疾不徐,"他害我,我改变不了。但他至少没让我落榜,才有今日我与诸位坐在这里谈天说地。"他环视众人,"若是当初一气之下弃考,现在说不定还在老家放牛呢!"

校场上先是一静,继而爆发出阵阵议论。

有人恍然大悟地拍大腿,有人还在挠头苦思,更多人则是交头接耳地讨论知府大人话中的深意。

戚勇抱臂站在外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位教头原本对文官领兵嗤之以鼻,两个月下来却不得不佩服陈恪带兵的手段。

"大人,"戚勇突然高声问道,"那中状元又是什么感觉?"这个问题一出,所有嘈杂声戛然而止,三千双耳朵竖了起来。

陈恪捏了捏下巴,眼前浮现出殿试那日的场景——那个坐在严嵩眼皮子底下,仍敢大言不惭针砭朝弊的自己。

"当时啊,有些人想把我丢到二甲、三甲去,也有人想保我却有心无力。"陈恪轻笑一声,"但有一人力排众议,坚持点我为状元..."他故意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那就是当今皇上!"

校场上落针可闻,连喘气声都轻了几分。

陈恪站起身,朝北方郑重拱手:"包括诸位的军饷,优先供给的军需,也是皇上特批的。皇恩浩荡啊!"

这倒不是假话,普天之下,什么不是皇上的?自己直达天听,自己的那位次座师赵贞吉也不想卡新军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