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贞者,吉也(第2页)

他为官讲究"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每走一步都要权衡再三,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

而陈恪呢?那小子怕是连冰层有多厚都不屑一顾,只管大步向前。

窗外的蝉鸣,惊醒了赵贞吉的思绪。

他展开捷报再次细读,目光在"调度有方,使新军械精粮足"数个字上停留许久。

这分明是陈恪在分功与他,可赵贞吉心里清楚,自己何曾给过陈恪半点特殊方便——当初浙江漕政,自己有粮也没借给陈恪。

陈恪的知乎收藏夹《明代官场心理学》自动翻开:“当对手主动分功时,通常意味着他在寻求同盟而非敌人”。

赵贞吉忽然笑了。

他想起数月前徐阶那封密信——字里行间暗示他刁难陈恪的新军粮饷。

当时他表面应承,实则按部就班地拨付军需,既不克扣,也不格外优待。

如今看来,这步棋走对了。

"小阁老怕是早给胡宗宪去了信。"赵贞吉喃喃自语,指尖划过茶盏边缘,"汝贞啊汝贞,你这次倒是沉得住气。"

他太了解胡宗宪的处境,严嵩的门生,却不得不与陈恪这类"帝党"周旋。

就像他赵贞吉,顶着"徐阶门生"的名头,却始终与清流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

茶汤映出赵贞吉微微扭曲的面容,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与陈恪的本质区别:那个年轻人敢把前程系于一线,赌嘉靖帝的信任永不消退;而他赵贞吉,只信"稳"字当头——不争先,不落后,如同溪流中的卵石,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