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刘杀千刀的
第228章 东南一柱(第2页)
远处西湖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如同一面被打碎的铜镜。
作为浙直总督,他早在前日就收到了战报。
整个东南的军情系统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从徐海突袭苏州到瓮城全歼,每一个细节都通过加急送到了他的案头。
但亲眼看到陈恪亲笔所书的捷报,那种震撼依然如潮水般涌来。
胡宗宪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节奏如同更漏滴水。
他想起半月前自己让戚继光写给陈恪的密信——"困兽犹斗,三面合围之下恐苏州有失"。
当时他担心的是陈恪的新军能否挡住徐海的垂死反扑,却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不仅挡住了,还一举全歼了倭寇主力。
"以卫所兵加新练数月之卒,竟能..."胡宗宪摇摇头,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从结果来看,这场胜利来得太快太好。
东南百姓可以免受许多倭寇袭扰,沿海州县能提前恢复安宁,这本该是值得庆贺的事。
但胡宗宪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他宁愿这场胜利属于戚继光,或是其他将领,哪怕是清流一派的官员也好。
偏偏是陈恪——这个深得帝心又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如今在军中树立了如此威望,将来朝局会如何演变?
陈恪将功劳分润给赵贞吉和他这个总督,言辞谦逊得近乎刻意。
但胡宗宪太清楚这份谦逊背后的深意——这是在逼他表态。
署名,意味着他胡宗宪公开支持陈恪在东南的施政;不署名,则会被视为嫉妒下属功劳。
烛光下,胡宗宪的影子在"东南倭患形势图"上晃动。
他的目光扫过图上标注的各个势力——徐海部已被全歼,汪直部盘踞舟山,还有数股小规模倭寇散布沿海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