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刘杀千刀的
第229章 报捷(第2页)
陈恪这些年圣眷太隆,又屡立奇功,在陆炳看来,恐怕已是烈火烹油之势。
"卑职明白了。"赵诚深深一揖,退后三步才转身离去。
走出镇抚司衙门,赵诚站在街口踌躇片刻。
按规矩,此等大捷,报喜之人应由陆炳亲自禀报。
如今陆炳不肯出面,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西苑。
"或许常同知在?"赵诚突然想到陈恪的岳父常远山,这位锦衣卫同知或许愿意帮忙。
他快马向常府赶去,却在门口被老管家告知常大人随驾去了昌平,三日后方回。
日头渐高,赵诚的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他咬了咬牙,决定独自前往西苑——陈大人信任他才派他亲自送捷报,岂能因害怕独占功劳而误事?
西苑外的守卫森严,赵诚刚靠近就被拦下。
他正要解释,忽听身后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哟,这不是赵千户吗?"
赵诚回头,看见一个身着蟒袍的太监正笑眯眯地看着他——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
"冯公公!"赵诚如见救星,连忙行礼,"卑职奉陈大人之命..."
冯保摆摆手打断他,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咱家知道,你是来送密折的。"他凑近几分,压低声音,"不过今儿个不是时候,皇爷一早炼丹不顺,正在气头上呢。"
赵诚的心沉了下去。
他当然知道嘉靖帝的脾气——这位"道士皇帝"对炼丹的重视远胜朝政,一炉丹炼坏了,怕是半天都不会见人。
"可是..."赵诚急得额头冒汗,"这是天大的喜事啊!陈大人特意嘱咐..."
冯保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什么喜事?"
"苏州大捷!陈大人全歼徐海所部六千倭寇,生擒贼首!"赵诚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冯保闻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他与陈恪私交甚笃,自然乐见其成:"原来如此。赵千户稍安勿躁,待咱家想个法子。"
冯保转身与几个小太监耳语几句,不一会儿,一个小太监捧来一套崭新的飞鱼服:"赵千户换上这个,精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