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喜怒无常
精舍内,明明是盛夏时节,这里却门窗紧闭,闷热得像个蒸笼。
吕芳的脊背弯成一张拉满的弓,绿豆大的汗珠顺着皱纹沟壑滚落。
他正将数百份奏折按朱批缓急分作三摞:最左侧是需要即刻批红的军国要务,中间是六部常规题本,右侧则是无关痛痒的请安折子,视嘉靖的心情是否查看。
嘉靖帝盘腿坐在帘帐后的蒲团上,身上裹着件棉布道袍,仿佛感受不到这令人窒息的湿热。
这位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却比任何勤政的君主都更了解朝堂动向。
内阁和司礼监就像两个巨大的筛子。
所有奏折先经内阁筛选,剔除无关紧要的日常事务;剩下的重要奏折送到司礼监,由吕芳这些贴身太监按紧急程度和皇帝兴趣二次筛选。
最后能到嘉靖面前的,往往只有真正关键或他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机制让嘉靖虽然深居简出,却能通过精心挑选的信息流掌控全局。
就像渔夫通过网眼的疏密决定捕获什么鱼,嘉靖通过这套系统决定自己需要知道什么。
"主子,该用丹了。"吕芳的声音小心翼翼。
他额头的汗水已经汇成小溪,顺着脸颊往下淌,手中的象牙蒲扇却稳稳当当地为嘉靖扇着风。
即便嘉靖帝一再声称他压根不热。
他深谙这位主子的脾性:炼丹失败时连呼吸都是错处,今晨那炉本该延年益寿的金丹全成了焦炭,此刻精舍里每寸空气都淬着随时会要人性命的毒。
"陈恪的密折为何还没到?"嘉靖突然开口,声音像砂纸摩擦般沙哑,"往常三日就会有一封。"
吕芳的拂尘停顿了一瞬,又立刻恢复节奏:"主子圣明,想必已经在路上了。陈大人最是勤勉,从不会耽误。"
他知道主子在算什么——自陈恪赴苏州练兵,近四十封密折从未迟误,每封都掐着时辰送到西苑。
这个规律,怕是连陈恪自己都未必察觉。
嘉靖撇撇嘴,手指抚平了道袍上一处皱褶。
他确实患上了"陈恪依赖症"——那些密折有时是练兵汇报,有时是一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更多时候则是文采斐然的青词。
不知不觉中,阅读陈恪的密折成了他枯燥修炼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剂。
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