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刘杀千刀的
第272章 卦辞(上)
委托冯保过后的次日,秋日的阳光透过兵部衙门的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恪背着手在厅内踱步,皂靴踏在砖面上发出规律的轻响,每一步都像是丈量着时间的流逝。
"大人,武库司的账册已经送来了。"陶砚卿抱着一摞账本站在门口,声音压得极低。
陈恪脚步未停,只是微微颔首:"放在案上吧。"
他的目光扫过那摞账册,封面上的墨迹还很新鲜,显然是刚被重新誊写过。
梅鹤龄的动作比他预想的还要快,前日才巡视完王恭厂,看出自己的怀疑,今日就急着粉饰太平。
陶砚卿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叹一声退了出去。
脚步声远去后,陈恪终于停下踱步。他站在窗前,望着院中那棵叶子已经开始泛黄的梧桐。
秋风拂过,几片枯叶打着旋落下,如同他此刻纷乱的思绪。
昨晚陈恪将自己关在书房内,搜肠刮肚般将自己对占卜的理解化成了三十六般卦辞。
无论嘉靖今日卜得什么卦象,他都能引到王恭厂之事上。
乾卦说天象警示,坤卦言地气不稳,震卦论雷霆之怒...甚至连最吉利的泰卦,他都能解出"安泰之下暗藏危机"的意味。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嘉靖今日必须召见他。
陈恪隐藏在袖口下的手紧紧攥着,面上平静不显。
他想起冯保接过玉佩时闪烁的眼神,那里面有期待,有犹豫,还有一丝他读不懂的复杂。
"东南有紫气..."陈恪轻声重复着教给冯保的说辞,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暗合他靖海伯在苏州的大捷,又迎合了嘉靖接下来举办献俘大典的功绩。
可嘉靖会信吗?那个深居西苑二十年的"道士皇帝",最擅长的就是看透人心。
窗外的日影渐渐西斜,陈恪的掌心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不断在脑海中推演各种可能——若嘉靖不问卦?若冯保临阵退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