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献俘大典(十三)(第2页)

 问题如利箭破空,广场上霎时寂静。

 知乎收藏夹《帝王问话解析》自动翻开:【当皇帝询问已知答案的问题时,通常是在等待一个体面的台阶】。

 跪在近处的严嵩耳朵几不可察地动了动;徐阶的笏板在袖中微微倾斜;连英国公张溶都屏住了呼吸——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危险的陷阱。

 问题如软刀子刺来,陈恪知道此刻满朝文武都在等着他失言。

 若如实禀告倭寇战斗意志远超卫所军,便是当众打皇帝的脸;若违心贬低敌人,又显得苏州大捷含金量不足。

 陈恪的思索只在呼吸之间,他太了解这位帝王了——嘉靖要的不是实情,而是一个能让他在太庙前、在列祖列宗面前脸上有光的答案。

 "回皇上,"陈恪躬身,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他们并无特殊可取之处。"

 嘉靖的眉梢几不可察地一挑。

 "臣记得,托圣上天威,苏州之战落定后,"陈恪的目光扫过俘虏队列,在某张狰狞面孔上稍作停留,"他们如待宰之绵羊一般跪地求饶,只求生路。"

 他的声音突然压低,却让每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嘉靖耳中:"他们的处境,和曾经他们屠刀下的百姓何其相似?"

 这话说得太妙了!既未提及卫所军的无能,又暗指倭寇欺软怕硬的本性,更暗示嘉靖是救民于水火的明君。

 "传言如狼似虎的倭奴,彼时凶焰,不过仗势欺人。"陈恪轻轻摇头,感叹道,"如今刀俎易位,恐怕也与那求生的禽兽无异。"

 嘉靖的嘴角微微上扬,他当然听得出弦外之音——既然倭寇如此不堪,为何卫所军屡战屡败?

 但陈恪的这个答案足够体面,足够让他在太庙前昂首挺胸。

 "对咯。"嘉靖突然大笑,笑声震得玉藻乱颤,"陈卿这话,朕觉得极是。"他转身面向俘虏,龙袖带起一阵劲风:"兹尔小国,竟敢在朕的大明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