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献俘大典(十九)

秋阳如金,悬于中天,干燥的风卷着尘土,掠过临时搭建的刑场。

 刑场高台漆色尚新,木料缝隙中还渗着松脂的清香;四周民居拆除的痕迹如同伤疤,没有人在乎那些被迫或自愿迁走的百姓。

 在这里,唯有那个深着龙袍的身影,才是天地间唯一的主宰。

 陈恪立于第二层高台,他目光扫过刑场四周,六千新军正如潮水般散开,靛蓝色军服在刑场外围结成铁桶般的防线,禁卫军的黑甲则在刑场内圈林立,刀戟如林。

 远处,百姓人头攒动,踮脚张望,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仿佛即将上演的不是一场血腥处刑,而是一场难得的大戏。

 各国使节立于特设的观礼区,或交头接耳,或凝神屏息,神色各异。

 有人面露惊惧,有人强作镇定,更有人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似在衡量大明此举的深意。

 嘉靖高坐第三层龙椅,十二旒冕冠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动,遮住了他大半面容,唯有嘴角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透露出帝王此刻的满意。

 祝官洪亮的声音响彻刑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倭寇飘洋过海,犯我大明疆土,其罪有数宗——”

 “其一,屠戮百姓,焚毁村镇,罪不容诛!”

 “其二,勾结奸商,私贩禁物,祸乱海疆!”

 “其三,藐视天威,屡剿不灭,猖獗至极!”

 “法不容情,其罪当诛!万寿帝君特旨,压赴西市,凌迟处死,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话音落下,众官员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凌迟!

 两百余名真倭,同时行刑!

 这等场面,纵是见惯生死的武将,也不由得心头一凛。

 陈恪神色平静,目光扫过刑场中央——那里早已立起两百余根木桩,每一根上都绑缚着一名倭寇。

 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的仍在挣扎,有的已然绝望,更有甚者,口中发出野兽般的嘶吼,眼中凶光不减。

 然而,无人理会他们的挣扎。

 刑场两侧,两百余名刽子手列队而出,人人身着红布短褂,手持雪亮短刀,身形魁梧,面容冷硬。

 他们步伐整齐,如同行军,行至各自负责的犯人面前,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