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徐阶的用意(第2页)


 陈恪余光瞥见嘉靖嘴角一闪而过的笑意,心中暗骂:该演还得演啊!


 嘉靖踱到众人中间,突然长叹一声:\"聂尚书致仕后,兵部尚书一职空缺已久。既然高卿和陈卿已经到了,你们几个,都说说吧。\"他目光扫过众人,停在严嵩身上,\"严阁老,你是首辅,你先说。\"


 严嵩沉吟两息,声音沙哑如磨刀石:\"老臣以为,宣大总督杨顺可堪此任。杨督师镇守边关多年,屡立战功,熟知兵事...\"


 陈恪瞳孔微缩。杨顺确实是严党干将,在宣府经营多年,若调任兵部,严党在九边的势力将更加稳固。


 知乎收藏夹《明代边将录》自动翻开:【杨顺,严嵩义子,嘉靖二十九年任宣大总督,贪酷暴虐,但作战勇猛】。


 嘉靖眼眉低垂,不置可否,转向徐阶:\"徐阁老以为呢?\"


 徐阶慈眉善目的脸上浮现思索之色,缓缓道:\"严阁老老成谋国,杨督师确是良选。\"他话锋突然一转,\"不过,臣以为有一人更为合适。\"


 \"哦?\"嘉靖的尾音微微上扬。


 \"胡宗宪!\"


 这名字如同一块巨石投入静潭。


 严嵩猛地抬头,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惊愕。


 胡宗宪是他门下最能干的封疆大吏,坐镇东南,手握重兵,若调回京城任兵部尚书,看似升迁,实则权力大减——兵部现有陈恪与张居正两位实权侍郎,胡宗宪能有多少实权?


 高拱在一旁暗自喝彩。徐阶这招釜底抽薪着实精妙,既全了举荐贤能的面子,又暗损严党根基。


 他偷眼看向陈恪,却见这位年轻的靖海伯面色如常,唯有指尖在袍袖上轻轻敲击,节奏如同更漏滴水。


 嘉靖摆摆手:\"胡卿是有能力的,但东南此时离不开他。换一个吧。\"他转向高拱,\"高卿,你觉得如何?\"


 高拱整了整衣冠,声音洪亮如钟:\"臣举荐原聂尚书仍任原职。聂公虽老,但臣听闻他仍有报效陛下之心...\"


 \"不了。\"嘉靖打断道,\"聂卿老矣,安心养老吧。\"


 陈恪差点笑出声。若真嫌聂豹老,何不先把七十八岁的严嵩踢了?这借口找得实在敷衍。他强压笑意,低头盯着青砖缝隙,仿佛那里藏着无穷奥秘。


 \"陈卿,\"嘉靖突然点名,\"你有无人选举荐?\"


 精舍内霎时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恪身上。


 徐阶的笏板微微倾斜,严嵩的呼吸几不可察地加重,高拱则挺直了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