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试探(下)(第2页)
陈恪翻书的手指微微一顿。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淬毒的软刀子,无论怎么回答都会伤及自身——若说嘉靖用对了严嵩,那大明如今的积弊又作何解释?若说用错了,岂不是指责皇帝昏聩?
知乎收藏夹《明代官场黑话解析》自动翻开:【当权贵问你关于其靠山的问题时,通常是在测试你的政治立场】。
更险恶的是,景王特意在"依您只见四字上加重语气,将陈恪个人观点与官方评价割裂开来,逼他站队。
窗外一阵秋风掠过,素心兰的叶片轻轻颤动,在地上投下摇曳的阴影。
陈恪缓缓抬头,正对上景王灼灼的目光。
这位王爷眼中闪烁的不只是求知欲,更有赤裸裸的野心和试探。
"殿下此问..."陈恪的声音不疾不徐,"让臣想起一个典故。"
他信手翻过一页,指尖在"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段落上轻轻一点:"当年郑庄公囚禁母亲,颍考叔以'黄泉相见'之计劝谏。庄公问:'寡人此举,可乎?'颍考叔答:'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景王眉头微蹙,显然没料到陈恪会搬出这个看似无关的故事。
陈恪继续道:"庄公之举,本不合礼法,但颍考叔既全了君主颜面,又解了母子隔阂。"他抬眼直视景王,"为臣之道,当如是也。"
景王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哈哈大笑:"老师妙喻!学生受教了。"他忽然压低声音,"不过...老师以为,严阁老可比管仲?"
这记回马枪来得又快又狠。
陈恪面不改色,手指无意识摩挲着书页边缘:"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严公辅政,亦有东南抗倭之功。然..."他顿了顿,"古今形势不同,未可简单类比。"
景王突然倾身向前,杏黄常服上的团龙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老师以为,若学生有朝一日..."话到一半又戛然而止,但未尽之意已昭然若揭。
这已不是试探,而是赤裸裸的拉拢了。
景王在问他——若我登基,你愿为我所用吗?
窗外阳光正好,一只蝴蝶误入值房,在两人之间翩翩飞舞。
而陈恪的后背沁出一层细汗。
景王的大胆远超裕王,竟敢如此直白地表露野心。
他不动声色地整了整衣袖,官袍上的云纹随着动作微微起伏:"殿下,臣资历尚浅,入仕不过三年,岂敢妄议朝局?"
"老师过谦了。"景王不依不饶,苍白的脸上泛起不自然的红晕,"孤真心求教。君子务在择人,若择人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