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刘杀千刀的
第336章 太仓银库(十一)(第2页)
严嵩将枯叶揉碎在掌心,碎屑从指缝间簌簌落下。"这就怪了。"老首辅的声音突然变得锐利,浑浊的眼中精光乍现,"世蕃,你最近可与他有过节?会不会是冲咱们来的?"
"砰!"
严世蕃的拳头砸在案几上,震得笔架上的狼毫跳了起来。
他脸上横肉抖动,独眼瞪得溜圆:"爹!儿子我够给他面子了!上次在工部,他当着我的面扇我属下的耳光,我都忍了!如今他蹬鼻子上脸——"他突然压低声音,"况且,他不可能知道咱们和范家的关系有多深。"
"慎言!"严嵩突然睁眼,目光如电扫过书房四角。
老人缓缓起身,踱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株百年银杏。
秋风拂过,金黄的叶子簌簌落下,如同他此刻纷乱的思绪。
严嵩怎么也想不通——陈恪此举对他有何好处?
得罪严家,树敌晋商,除了招致言官弹劾,还能得到什么?这个年轻人这次,竟全然不循官场常理。
老首辅的目光穿过烟雾,仿佛看到了那个年轻的靖海伯——绯色官袍衬得他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刀。
这个陈恪,行事总是出人意料。
苏州练兵、漕粮改银、献俘大典,每一步都走得险而又险,却总能得到圣眷。
"不为利,必为名。"严嵩喃喃自语,"可这陈恪,似乎两者都不在乎..."
"爹!"严世蕃不耐烦地打断他的思绪,"咱们不能坐以待毙!若连范家都保不住,朝中谁还敢依附我们严党?"
严嵩的摇椅突然停住。他缓缓坐直身子,枯瘦的手指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这个动作他做了几十年,每当要做出重大决定时,都会不自觉地重复。
"你说得对。"严嵩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有力,"去告诉罗龙文,联系人手弹劾陈恪。就说他仗着锦衣卫肆无忌惮,跋扈擅权。"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记住,世蕃,不准提此次太仓查银之事。我们只弹劾他跋扈擅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