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物事人非啊
第六十二章 李云龙的支援,特一纵两万大军南下(第3页)
这数十万大军将因为撤退的混乱而分散,最后也为国都保卫战之失败,埋下了伏笔。
对于这等情况,苏长青自然是再一次的发动了系统的力量。
同时,将撤退的各部军队收拢起来。
并且组织高射机枪、高射炮对空射击,将小鬼子三番五次进行轰炸的战机驱离。
同时,苏长青将沿途那些被打乱的部队纳入德械第八十七师的麾下。
沿途德械第八十七师极有章法的进行阻击,在拖延东洋人前进的同时,有序组织各部撤退。
在其中,苏长青将本该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勇士,以及从出身黄埔第六期、从宝山撤退的第18军98师293旅583团第3营中校营长姚子清以及其部队,整编进入德械第八十七师。
青天党的撤退组织极为混乱,以苏长青一人之力即便是再加上系统相助。
也无法统筹数十万大军的从容撤退。
对于这种情况,苏长青也只能是尽自已最大的能力。
将自已以及与自已关系密切的黄埔系相关部队,稍显从容的撤退至国都一带。
松户之战的败局已定,苏长青一人之力也无法改变。
不过在松户一带,大夏七十多万大军阻击了小鬼子军队近三个月。
大量工业设施、工厂被迁移至内陆地区。
也算是在战略层面上为大夏国的持久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而由苏长青统筹,各部黄埔系德械师、青天党军以及部分桂军、滇军、川军也陆陆续续撤退至国都附近。
而这些部队,也成为了驻守国都的主要力量。
就在苏长青率领德械第八十七师,抵达国都的同时。
从五台山根据地长途跋涉而来的八路军特一纵共计两万大军,也在苏长青在黄埔的程学弟率领下,抵达了国都。
至于部分其他军阀部队,也纷纷抵达国都。
至此,国都保卫战的主要国防力量,也基本就位。
作为大夏国之国都,此地不可能不战而降。
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一战,将会迅速打响。
而且此战之壮烈、惨烈程度,甚至会远远超过松户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