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华夏诗词的奥妙之处(第2页)

所以我的那个朋友,就有脚踏两只船的嫌疑。

刚才我去找他,问及此事,他就给我吟诵了一首诗: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吟诵完他就走了,小姨夫,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啊。”

陈大柱和徐颖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萌贵妃,你确定说的那位朋友,不是朕吗?”

“什么意思啊?”

徐颖解释道:“萌萌,这首诗是宋朝的古乐府诗词,是一位不知名的女诗人创作的,名字叫做《九张机》,你吟诵的这首,其实只是其中的一曲罢了。”

陈大柱进一步解释道:“这套乐府诗,词藻华丽,寓意独特,唯美浪漫,把小女子热恋之中的相思心境,诠释的淋漓尽致。”

“小姨夫,你说了这么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徐颖轻笑一声说道:“萌萌,在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里面,像这种私人之事,不可以把意思说透,因为那样就会显得特别庸俗陋趣,斯文扫地,乏善可陈,不值一提。

只能寄情表意,隐义暗喻,托词诉愿,附曲颂情。

这样才会促使读者,刻意去发现诗词中的隐藏含义,同时起到沁心透魂的美妙效果,懂了吗?”

“哦,原来如此啊。不能明言,只能暗喻,那你总要给我一点提示吧。”

徐颖在脑海里想了一下,然后羞怯的看了一眼旁边的陈大柱。

对张萌萌说道:“请你背诵一下,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诶诶诶,老徐,存心的吧?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闺女才17岁啊,怎么能让她在此时背诵这首呢?”

“柱子,你放100个心吧,我的女儿有几斤几两我知道,我敢打包票,她绝对猜不出来。”

陈大柱撇撇嘴,也没再说什么,只能抱着胳膊,听张萌萌背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徐颖摆手打断她的话,先向陈大柱妩媚的眨了一眼,然后才自信满满的坏坏提醒道:“闺女,前面三句都是‘走过场’,‘重点’就在这最后一句,仔细品味哦,继续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