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怎么会忘

2022年6月8日的清晨,巧家的阳光带着毫不掩饰的炽烈,穿透薄薄的云层,在邱家屿安置区的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景辰站在9号楼前,手里的安全帽被晒得发烫,指腹摩挲着帽檐下那道浅浅的划痕——那是三年前在这栋楼的基础阶段,被钢筋蹭到的印记,如今和他手掌的茧子一样,成了抹不去的勋章。

车就停在不远处,司机老周已经催了两遍:“陈工,再不走赶不上鲁甸分公司开的会了。”可他脚像灌了铅,目光黏在9号楼米白色的墙面上,挪不开分毫。

这是他独立负责安全管理的第一个项目。从2021年那个暴雨连绵的夏天,到2022年酷夏,整整两年零三个月,半年多的时间,像电影胶片在脑海里飞速轮转。他甚至能清晰地说出每一层楼板的混凝土标号,每一段外架的搭设时间,每一处临边防护的整改次数——这些数字里,藏着他太多没说出口的故事。

“陈工?”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陈景辰回头,看见王大爷背着个竹篓,里面装着刚摘的茄子。老人是邱家屿的原住民,当年项目拆迁时,是最后一个签字的,总拉着他的手说:“小陈啊,我一辈子就住这坡地上,你们盖的楼,可得结实。”

“王大爷,早啊。”陈景辰笑着迎上去,眼角的纹路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不早喽,太阳都晒屁股了。”王大爷放下竹篓,往9号楼瞅了瞅,“回来看看?这楼住着真舒坦,去年雨季一点不漏水,比我那老土房强十倍。”

陈景辰的目光跟着老人落在楼体上,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他想起2020年那个梅雨季,连续半个月的暴雨让地下室积水漫过脚踝。他带着班组守在水泵房,三天三夜没合眼,轮换着往外面抽水,裤脚泡得发白,脚上的水泡磨破了一层又一层。施工队的老李劝他:“差不多就行,等雨停了水自然退。”他当时红着眼瞪回去:“水漫到配电房怎么办?短路了谁负责?”

后来水退了,他却因为高烧躺了两天。醒来时,床头柜上放着王大爷送来的姜汤,碗底沉着好几颗红枣——老人不知道他生病,只是听说“那个较真的小陈师傅累倒了”。

“当年盖楼时,好多人说你太犟。”王大爷蹲在竹篓边,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就说那回拆脚手架,你非要一层一层检查,说‘拆得比搭得还得仔细’,耽误了两天工期,项目经理在会上点名批评你,你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