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青盏冬耳耳

第122章 做戏

 “伏藏豆?”沈怀瑾一字一顿道,他仔细打量顾青几眼,眼珠子转了转,“你是说用来调香的伏藏豆?” 

 “正是。”顾青缓缓点头,“大人容下官慢慢道来。” 

 这也是顾青这一两日翻了不少书册,细细琢磨出来的。 

 这么多年,从未有人拿豆子来制曲,定有缘由。 

 官家想尝的酒,当初阿爹偶然制出的酒,还有此次西南贡酒,没有名字,因闻着不似现有黄酒清香,最大的差别就是有股复杂醇厚的酱香气味。至于入口后的口感,这些酱香风味的酒,如今还赶不上已有之酒。 

 可新鲜玩意总是让人挂怀,也值得一试。 

 究竟该如何酿制?顾青绞尽脑汁回想,阿爹这头的线索,除了歌谣模糊不清的几句唱词,就是阿爹提过“风曲酒法”四字和酱香韵味,可究竟是何意,他仍不知。 

 而酱,最易让人联想到制酱所用的豆子。 

 顾青起初以为,是有人误打误撞,酒曲里掺了豆子,遂用了豆子来试。 

 可先前以豆入曲,香味极易偏颇,勾调出的酒液,入口风味又没有加成。反而为了平衡豆子带来的口感,拘束颇多。 

 但短短月余,不能完全证明以豆入曲不可行。 

 细细想来,有好几种可能。 

 一是加了豆子,不管再如何,也只会止步于西南贡酒当前的火候,闻着香,入口平平。 

 二是加了豆子能成,但需好几载,现下等不起。先前顾青加了豆子的酒曲还在,仍可继续试制,但不敢赌,所以想多寻些路子。 

 三来不加豆子,若时日充足,用旁的法子,诸如控制火候,来激发酒曲的酱香味,兴许能成。可眼下只有一月…… 

 除此外,一曲多投更是虚无缥缈,先将酒曲制出来,才是正事。顾青思索再三,没有提起此事,只讲了对豆子的几种猜测。 

 “所以你想试试,用特殊处理过的伏藏豆。”沈怀瑾渐渐琢磨出味来。 

 普通豆子入曲,极易有腥味。那伏藏豆,据说是产自西南边地山中的赤小豆,多番火焙后所得,宫中用来制香,或是制药。其香味殊异,但口感极为平和,约近于无。名字虽有豆,却也算不得豆子了。若真如顾青所言,只想取其香味,不希望其影响成酒的口感,说不定真可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