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朱元璋知道吗?(第2页)

“咋就这么真实呢!”

“这次贫苦补助由班长组织选一下。——出自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明天学校组织大扫除,大家记得带东西来。——出自唐朝,府兵制。

下周一检查背诵,错一句全文抄十遍,全错全组一起抄。——出自宋朝,王安石保甲法。

期末考试的年级排名,决定你下学期坐在哪里,跟谁一位。——出自隋唐,科举制。

值日的同学,记一下上课说小话的同学,他的名字会出现在本周的班级值日表上。——出自明朝,锦衣卫廷仗制度。”

所有人:......

不是,你们后世的孩子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才会生出如此感概。

唯一在现代上过学的朱翊钧:???

完全没感受到啊!

多轻松,多自在啊!

赵一清沉默不语,有些真跟她记忆中的一样。

可那是以前。

现在!

老师是真不容易。

“出门看见的山,不是都叫山的。

现在,我就来告诉你。

在咱们华夏人眼中,山到底有多少种。”

层峦起伏,峦。

小土坡,坡。

还有什么来着!

“像这种不大不小,从地上隆起一坨,它就是最基础款的山。

如果它开始变得又高又尖。

那这叫峰。

‘登峰造极’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接着看,如果它变得又高又胖,那么它叫做嶂,‘重峦叠嶂’。

那如果把这座山变得更抖一些呢!

像这样,中间是平的,四周是抖的,就叫做崮。

而像这种又高又抖的山,就叫做峤,悬崖峭壁。

......”

之后,赵一清看到了山的各种叫法。

就是,她瘪瘪嘴。

知识真是一点都没在大脑中留下丝毫的痕迹啊!

“王雱,王安石长子。

介甫的小凤鸟。

他的完美继承人。

天资聪颖的腹黑小神童,变法的得利干将。

二十岁出头考中进士,留下‘獐鹿同笼’的典故。

从政方面颇有手腕外,文学方面也很有成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