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0 章 晋西北大发展(第2页)
农业方面,从 1937 年冬天到 1938 年夏天,晋西北地区基本上可以说是风调雨顺,没有发生什么自然灾害,这就保证了农民的农业收成。\晓_税\C!m?s* `耕.辛.醉\筷?同时,在李宏的大力主导下,各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发展,促进生产的政策,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组织原住民和新涌入的百姓开展大生产运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李宏管辖的各县耕地面积翻了超过一倍,部分地区甚至耕地面积达到了原来的三倍以上,成绩斐然。
因此,今年春末夏初,晋西北的小麦等作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产量远远超过去年,不仅可以供养所有百姓,甚至还有大批余粮供给政府和军队,彻底解决了困扰李宏几个月的粮食问题。
大丰收带来的好处除了让晋西北摆脱粮食危机外,也大大凝聚了各县的民心,使得晋西北地区更加稳定,百姓、政府、军队紧密团结在一起,逐渐成为了抗击日寇的前线基地。
在工业上,李宏通过和德国人的一系列交易合作,成功在晋西北地区建立起完整的军事工业。这些工业基本上都是属于重工业范畴,原因无他,眼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抗击侵略,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须的。
由于实力有限,因此李宏的工业规模虽然发展迅速,但依旧显得不够看。兵工厂的产量目前还未完全达到能满足部队作战需求的地步,这也进一步制约了李宏扩军的速度。不过在工人的不懈努力下,兵工厂的产量每月都有较大的增幅,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增幅还在正向递增,这是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
对于轻工业,李宏虽然颁布了一些鼓励政策,但是在内外环境下,发展非常缓慢。不过好在己经有了起步,相信只要李宏彻底清除外部威胁后,轻工业必然会迎来大踏步发展。
商业上李宏沿用了旧时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政策。但是总体来说,李宏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采取了温水煮青蛙的模式,在不伤害民生的前提下步步改进。治大国有如烹小鲜,战争己经给民生带来了极大破坏,因此李宏不能再折腾。如果百姓活不下去,李宏就将失去最大的倚仗,他的努力将会成为泡影。所以自从李宏掌权以来,民生一首是他最关心的问题,甚至李宏不惜向原有官员妥协,也要确保民生安稳发展。这大半年来,在李宏的不懈努力下,晋西北的民生一首都是稳步发展,百姓的生活日益变好,这也让李宏收获了不少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