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晋绥军连长开始崛起爱吃古法焖鹅的威能

第 288 章 研驱一战斗机

 “黄先生,当然可以,下面我就重点为你介绍我设计这款驱逐机。?2`8_l\u`._n`e′t¢” 

 驱逐机其实就是战斗机的另一种叫法,国内空军都流行这种叫法。 

 李宏拿出了战斗机图纸,和之前一样,平摊在桌面,说:“黄先生,请看,这就是我设计的驱逐机图纸。”紧接着,李宏便开始给黄耀文介绍起了这款飞机。 

 这款战斗机实际上是中国在抗战后期自主研发生产的,被命名为研驱一战斗机。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它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大规模量产。一方面是它生产出来的时候,性能上对比世界主流战斗机己经稍显落后,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使用了故障率很高的运输机发动机,导致试飞出现意外。 

 但是这款飞机放到抗战前中期,绝对是处于先进行列,性能上完全不输于国外的主流战斗机。 

 研驱一战斗机,机长 8.72 米,翼宽 12.1 米,最大起飞重量 2930 千克,最大飞行速度 580 公里每小时,航程 1410 公里。 

 它是一款前掠翼战斗机,机翼内翼采用大下反角,外翼则采用大角度上反角,机身前中部和内翼均采用金属结构,外翼以及后机身全部都是木质结构层板蒙皮。^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发动机方面李宏放弃了原有的发动机,决心采用梅林发动机。 

 历史上之所以试飞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发动机问题。拿运输机发动机安装到战斗机上,本身就存在问题,而试飞那架研驱一使用的还是出现过故障的发动机,失败其实在情理之中。 

 除了发动机之外,研驱一战斗机采用了前掠翼气动布局,这对于飞机本身的结构有着极强的要求。于是李宏在原本的基础上,放弃了飞机的木质部分,采用全金属设计,以增加飞机强度。 

 武器系统上,李宏也不能保证这款飞机实际作战性能如何,因此保守起见,李宏采用了两挺 7.92 毫米勃朗宁 m1919 机枪,两翼挂架可以挂载 50 公斤的航空炸弹。 

 不过由于历史上研驱一试飞失败后就停止了继续试飞,因此很多测试都没有完成,为了保险起见,李宏决心还是让懂行的人先研究一番。如果可以,就进行生产,然后继续完成剩下的测试,确认没问题之后再进行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