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晋绥军连长开始崛起爱吃古法焖鹅的威能

第 303 章 定型量产(第2页)

 黄耀文对这件事不感兴趣,说:“我只负责研发生产飞机,至于其他的,我一概不操心,你自己想好了就行。” 

 李宏思索片刻,说:“这款飞机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驱逐机,我看就叫它研驱一驱逐机,今天的这款试飞型号就命名为研驱一 A 型驱逐机,后面的正式量产改进型号就定为研驱一 B 型。·白\马^书.院· ?毋?错^内^容.” 

 黄耀文对这个名字很满意,说:“可以,这个名字不错。” 

 李宏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说:“黄厂长,小鬼子的轰炸机装甲相对比较厚实,若是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加强一下研驱一的火力。2 挺 7.92 毫米毫米机枪火力对于轰炸机来说还是有些薄弱,若是能换为大口径机枪或者 20 毫米机炮,我们就可以对小鬼子轰炸机造成致命打击。” 

 黄耀文想了想,说:“嗯,这个建议我可以考虑,回头我和制造厂专家一同商量一下。不过李主任,要是飞机量产,那么关于飞机的武器弹药你可不能落后,而且航空汽油的供应你也得保证。” 

 李宏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笑着保证道:“放心吧,这些问题我早就考虑到了,保证不出问题。” 

 “嗯,好,既然如此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李主任,接下来我要继续研究改进飞机,请恕我不能再陪你了,你请便。” 

 “无妨,您尽管忙就是,不用管我。” 

 研驱一战斗机量产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根据现在飞机制造厂的速度,一个月可以生产 24 台双黄蜂发动机,只要其他零部件跟得上,就能一个月出厂 24 架研驱一战斗机。 

 不过这只是李宏的一个美好设想罢了,单就一个发动机来说还有报废率,更别提什么无线电等部件,所以保底起见,一个月能有 15 架出厂就很不错了。 

 次日,制造厂又安排了初教六教练机的试飞。相比起研驱一,初教六可是经历了历史考验,李宏几乎是照搬了原本的设计图纸。初教六的发动机技术难度低,对于黄耀文等人来说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吃透。因此,初教六的试飞和性能测试首接放在了同一天进行,且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