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5 章 磺胺和青霉素(第2页)
如此一来,也让士兵们打仗少了许多顾虑,在战场上更加勇敢,士气高昂。
为了保证药品供应,李宏还特意划出一片地专门用来种植药材,并且还在民间鼓励百姓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种植药材,由政府收购,从而获得一笔收入。
相比较于磺胺,青霉素的研究进程就慢了很多。!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青霉素可是比磺胺效果更好的救命神药,在二战中可是救了不少士兵的性命。只是很可惜的是,在现在这个时间段,青霉素还处在研究之中,即使是西方也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按照青霉素的问世时间,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西方才能研制出来。
青霉素无论是科学价值还是商业价值,那都是高得离谱,一定程度上甚至还会影响到世界局势。
为此,李宏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就想抢在西方之前研制出青霉素。这样李宏就可以申请专利,将青霉素研究生产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全球垄断的目标。
到了那时,光是出售青霉素,李宏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些资金又会被李宏拿来建设工业、发展民生和科学,做到真正的利用国外之力反哺国家。
青霉素早在 20 年代就被发现,可是相关论文一首没有被医学界重点关注,因此研究进度非常缓慢。
在当下的国内,看过这些论文的医学专家寥寥无几,研究过的更是不过一手之数。
这也就导致了李宏的青霉素研究工作几乎是从一穷二白开始,除了一堆论文和资料外,没有任何基础。
科研小组的负责人叫周仁轩,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抗战爆发后,毅然放弃了在伦敦的工作,回国参加抗战。他先是在国府中央医院工作,在中央医院西迁重庆途中,遭到敌机轰炸,不慎掉队,被困沦陷区。后来被李宏的情报人员救出,就来到了河曲。
当李宏当着周仁轩的面提出要研制青霉素时,可是令周仁轩大大震惊。
周仁轩对李宏说:“司令,这青霉素我是了解过,可眼下青霉素的分离和提纯实在太困难,就是放在西方也是个大难题。以我们目前的条件和科研实力,想要研制青霉素,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