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抓跳跳鱼(第2页)
把鱼笼装在两个洞xue里,用泥巴做好掩护,一个跳跳鱼的陷阱就做好了。
万爸买的这套鱼笼刚买回来的时候一共有三百个,用多了会有破损,现在还有200多个。
万海潮把所有的鱼笼都埋好,花了将近一个多小时。
埋好鱼笼,就是等待了。等待的时间看个人,听说有人全部埋好了就开始从第一个埋的鱼笼那里开始收,不过她喜欢等一等。
为了不打扰鱼进笼,万海潮不准备待在布放鱼笼那片滩涂,她轻轻地走入那条可见沙底的小水沟,听在脚下似有若无的水声,不由得想起了前世那什么都可以发上去的网络。
平常她不怎么上网,偶尔刷两下,感兴趣的就点进去,她在上面看到过几种抓跳跳鱼的视频,不过没有一个是用鱼笼抓的,她经常没看望完就关掉了,因为没什么借鉴性,而且看他们的收获,好像都没有自己用鱼笼抓的多。
倒是看到有人用大大的水管在海里养鱼,她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学习一下。现在她也不知道哪里有水管可以买,不过可以砍一些大的竹子,反正她家里的竹子多的是,经得起她折腾。用竹筒来做成一段段的管道,埋进淤泥里,说不定跳跳鱼会跑把它当窝,成功的话,一个竹筒里就不止一条跳跳鱼了,而且这是个可持续操作的方法。
脑子里思绪乱飞,那双眼睛的视线却一直停留在水底的沙石上。看久了,又让她多了一个发现。
那些大大小小的沙石上面,有不少的小孔。
万海潮蹲下去看了一会儿,拿起桶里那根只有30厘米左右长的小签子,试探着插了下去,估计差不多了,再撬起来,果然,一个大大的蛤蜊就出来了。
当地人吃蛤蜊一般是去到他们口中的“大海”去挖,那片滩涂靠近海水,望不到边,里面生长着很多贝类,大海蛏、花蛤、毛蛤、血蛤,海豆芽,还有一些根本用文字无法表达的贝类。
农闲的时候,附近的妇女就开始串门,组队去挖蛤蜊。毕竟“大海”比较远,地方又大,人多才安全。
挖蛤蜊一般是用锄头,后来有人想出来一个点子,做一个四五十厘米宽的刮子,形状跟削瓜刀差不多,就是大了许多倍——往淤泥里一刮,那些生物就出来了。
不过多数人还是用锄头。
当地人挖蛤蜊多数是自家吃或者送朋友亲戚,拿去卖钱的还是很少,毕竟相比其他的海货,它太便宜了,一块几毛钱一斤,一个人赶一次海也就弄个十几二十斤,拿去卖的话,总觉得性价比不高。
淤泥堆里出来的蛤蜊没什么沙子和泥巴,稍微养一养就很干净了。不过要小心的是那些死螺。有些蛤蜊死了,一个壳里含住一肚子的泥巴,要是不小心让它混进了汤里——这还那算最糟的,最怕的是用来煮粥,那真的是坏了一锅粥了。不过眼力好的能挑出来,就是口沿处不一样,活的有光泽,死的已经变得灰暗了。
万海潮虽然是一个海边妹子,但海里面的很多东西她都不爱吃,蛤蜊她还挺喜欢吃的,算是她心水的海产之一,不管是烫开了拣肉用葱炒还有煮粥,她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