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 60 章
第60章 第 60 章
◎晋江正版(二合一)二更◎
不过胤禛的生辰礼, 亦嫣一早就想好了。
既然胤禛想要一张全家福,那么她准备一张Q版全家福作为生辰里吧。
如果能认出画中的人,是她的话, 姑且也算得上是全家福吧。
而且亦嫣,打算每年都画上父子图, 作为生辰礼送给胤禛, 这样她往后都不用绞尽脑汁思考该送胤禛什么生辰礼了。
嘿嘿, 她可真是个机灵鬼。
画这副画倒是十分简单, 不用画多少技巧与心思,可它所需要的颜料,倒是可价值不菲。
为了画这画, 足足用了她两块红珊瑚,两块青金石, 四块云母, 将近十颗珍珠呢,成本真的太大了。
不过当看到成品以后, 她觉得也值了。
这边,亦嫣在准备胤禛生辰礼,那边,四福晋进宫看望德妃, 不小心得知了一个令她晴天霹雳的消息。
四爷居然向宗人府呈请了册封侧福晋的折子。
是谁?
四福晋已经隐隐能猜出几分,如果不出所料的话, 应该是再次怀有身孕的李庶福晋,毕竟这后院还有谁比她有资格?
其实自她得知李庶福晋有孕的那一刻起,她就有种预感, 这次李庶福晋极有可能会被升为侧福晋。
但她原以为, 起码四爷, 还得看李庶福晋这胎生得一位阿哥还是格格,再决定册不册封。
可谁成想,这李庶福晋胎象刚坐稳不久,四爷便迫不及待地要册封李庶福晋。
这也就罢了,但为什么那么大一个事,四爷不知会她这个福晋一声?四爷又可曾将她这个福晋放在眼里?
为什么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变回原样之时,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
转眼就快到了胤禛的生辰。
每年胤禛生辰,德妃都会命自己宫里的小厨房给胤禛做一碗长寿面。
今儿一大早,德妃就派了小宫人在乾清宫外等着胤禛,让他见完康熙后便来永和宫。
胤禛也知道每年的今日,永和宫的宫人,都会在乾清宫外接应自己。
所以他一下朝便立马前往德妃的住所。
“儿子,给额娘请安。”胤禛一进来便向德妃行礼道。
德妃最近的心情似乎是不错,一见到胤禛的身影,便高兴道:“今儿怎么来得这般早?”
“今儿儿臣生辰,皇阿玛放了儿臣半天假。”
胤禛心情也不错,隐约能瞧见他眼底的几丝笑意。
德妃见了便暗道奇怪,也就放半日就而已,怎么会这般高兴。“难得瞧你今儿这般高兴,可是你皇阿玛同意了册封侧福晋之事?”
胤禛闻言微微收敛了一下眼中的笑意。
他心情不错并倒不是因为此事,而是皇阿玛刚才夸奖,他验收治理黄河与淮河的工程的差事,做得不错,于是回应道:“没有,宗人府那边还未办妥,只是皇阿玛夸了儿子差事做得不错。”
德妃闻言望着自己这个身形挺拔,已颇具威严的儿子,高兴道:“是吗?那你日后可得好好干,切莫辜负你皇阿玛期望。”
胤禛点头:“嗯,儿子省得。”
德妃欣慰点了点头,一想到册封一事还未办妥,便安慰道:“至于册封李氏一事,也不急,只要在年前办妥就成了。”
胤禛神情一愣,李氏?他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德妃便指着桌面摆好的长寿面,打断道:“来,先吃长寿面吧,不然一会便就坨了。”
闻言,胤禛也只好将话头咽了下去,迈步到桌子坐下,拾起筷子,将那碗张寿面,一根全都吃进了肚子里。
德妃见胤禛吃完面了以后,便让宫人将一尊镀金的文殊菩萨佛像端了出来。
胤禛瞧见了一噎,自从上回因他参透了一句佛礼,获得了替皇阿玛一路跪拜上了五台山,为黄河水灾祈福的机会后。
身边的人都以为他酷爱礼佛,所以现在给他送礼大多数都是与佛有关。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算了吧,他也的确是信佛,要不然也不会一钏佛珠不离手。
想到这里,他就命苏培盛将小心翼翼将这一尊文殊菩萨像收好。
除此之外,德妃还让人将端上了一件黑貂皮帽子:“这是你弟弟所送给你的生辰礼。”
所指十四阿哥。
不过德妃这两母子倒是有趣,一个送佛像,一个送杀生所剥的貂皮帽子。
这究竟是敬佛呢?还是不敬?
而胤禛见到这份礼物,只淡淡道:“那额娘替儿子向十四弟道谢。”
德妃明白她和胤禛的母子情,比一般亲母子淡薄,但她觉得,这兄弟俩却不能就这么生分了,况且明年老十四成婚后,便准备出宫建府了。
宫外是她不能力所能及的地,还得靠胤禛这个做哥哥的照料一二,想了想便道:“当年你弟弟年纪尚小,不懂事,所以才口无遮拦了些,还望你做哥哥的介个些。”
德妃这话一下子将胤禛的思绪拉回十多年前。
那时,他刚知道永和宫这位德妃,才是他的亲额娘,他因一时不适应,加上沉浸在丧母之痛中,所以每回来永和宫给额娘请个安就走了。
可不知哪一日,他还未进到大门,这位十四哥看见他,就大囔着这里是他家,让他滚出去,以后都别来这里诸如此类的话。
他本就是性子刚强的人,听到这位亲弟弟如此赶自己出门,气头上在门外请个安,便就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都是如此,他只在门外请了个安,便立马就走了。
也正因为比如,他与德妃因血缘仅存不多的亲情,变得更加淡薄了。
直到他长大成婚做了父母以后,这才渐渐有所缓和。
如今他将近而立之年,虽说他也早已原谅弟弟那番无礼之举,但也始终是与自己这位同胞弟弟亲近不起来,反而是同住在永和宫的十三弟更像是亲兄弟。
他今日也无意扫了德妃的心情,便道:“儿子并没有怪罪十四弟。”
这也是他实话,随着长大,这些儿时不愉快的记忆,那就随它过去吧,所以对于十四弟这位弟弟,他也会尽到哥哥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