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北京四九一电台旧址(第2页)
主楼的周围是配套建筑,这些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与主楼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群。漫步在建筑群中,仿佛穿越回了过去,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的建筑门窗框呈现出圆形、拱形、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充满了艺术感;有的建筑高低结合,南北走向,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群的中间,有一个大型的日式喷淋圆形凉水池,池水清澈见底。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波光,与周围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站在池边,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切,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此时,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让人心旷神怡。
继续深入探寻,我来到了一个展览厅。这里展示了四九一电台的历史变迁,从北洋军阀时期到日伪统治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统治时期,最后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着详细的介绍和珍贵的历史资料。看着那些黑白照片和陈旧的设备,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场景:电台的工作人员们忙碌地工作着,红色电波穿越时空,将重要的信息传递到全国各地。
1918 年 2 月 21 日,四九一电台始建,当时是北洋政府“中国海军中央无线电台”,由中华民国海军部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联合兴建。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座大功率电报通信台,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短波发射中心,进行过我国最早的长距离无线电通讯,最远达欧洲和大洋洲。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历经了无数的波折。1937 年“七七事变”后,这里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成为日本侵华的宣传阵地。直到 1948 年 12 月 15 日,解放军荷枪实弹进驻双桥台,承担起保卫电台的工作,第二天,冀东军区“长城部”接管双桥电台。1949 年 3 月 8 日,双桥台先后修复了 10kw 短波发射机、100kw 中波机,分别以 khz、680khz 的频率全方向播出,并更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9 月更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0 月 1 日,开国大典的情况即从这个电台发送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