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游记XY马里亚纳XY

第84章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第2页)

 

从出土文物陈列室出来,便来到了一号墓室复原陈列区。这里真实地还原了西汉诸侯王的地下宫殿,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当时的丧葬文化和建筑艺术。墓室呈“凸”字形,南北长 23.2 米,东西宽 18 米,距地表 4.7 米,面积为417.6 平方米。进入墓室,甬道回廊层层包裹,仿佛一个神秘的迷宫。中心是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偏房是帝王生前起居饮食宴乐的地方,里面陈列着一张黑漆朱彩坐榻,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依然能看出其精美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偏房北面是后室,室内用扁平立木围成椁室,棺木放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主的棺椁共有 5 重,外层之椁是楸木,内层之椁是楠木,共用板 130 块,最大板长 4.5 米,宽 0.6 米,厚 0.22 米,重约千余斤。仅棺椁一项就用木材 32 立方米,可见其规模之宏大,耗费之巨大。

 

沿着参观路线,来到了车马殉葬原状陈列区。这里的墓道被玻璃顶盖封闭着,里面陈列着发掘时现场的车马原形。墓道内随葬有三辆木质单辕车和 11 具马的遗骨,这些车马都是西汉时期的实用车马,据史书记载专供诸侯王乘坐的“搂斑轮青盖车”。看着这些保存完好的车马,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刘建的车队在道路上行驶的壮观场景。马匹的骨骼姿态各异,有的站立,有的卧倒,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曾经的使命和荣耀。车轮的痕迹清晰可见,木质的车身虽然已经腐朽,但依然能看出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这些车马遗址是中国保存唯一完好的西汉车马遗址,对于研究我国陪葬或殉葬车马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在博物馆的院落中间,有一个石头堆砌的井台,上面有一口金代的古井。这口古井是1975 年发掘汉墓时被发现的。井台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水井的西南侧,还发现了房屋遗迹,据文献《析津志》记载应为金章宗时在此建造的离宫。这些金代的建筑遗址与西汉墓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这座西汉墓所展现出的历史底蕴所震撼。从那巨大的墓室、珍贵的文物,到复杂的葬制和精美的工艺,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了西汉时期的繁荣和强大。站在墓室中,我仿佛能够听到两千多年前的喧嚣声,看到古人的生活场景。这种与历史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些珍贵的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